治学之道

人民周刊 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什么行

闫志民 《 人民周刊 》( 2024年05月20日   第 09 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我们在研究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时候,为了突出研究的现实性,有必要专门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什么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最终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成功地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整个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由“一个结合”发展为“两个结合”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马克思主义不仅要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且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他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习近平总书记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和怎样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意义。这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上是重大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既使马克思主义深深扎根于中国数千年文化之沃土,又全面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从而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扩展到了更宽的领域、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而且正是由于有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了十分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和文化优势,被誉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二、形成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世界观方法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和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在21世纪和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概括为以下六条: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这六条世界观方法论以及贯穿于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根本的内容,也可以说是它的精髓所在。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被中国最近十年的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今后中国共产党要进一步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继续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先必须认真把握和运用好这些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尤其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21世纪和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由于它是从21世纪新的历史条件和新时代的中国社会条件产生出来的,是在解决当今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因而对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更直接的指导意义和更强的现实针对性。

    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新的历史性飞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例如,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治国理政的理论,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关于建设新型人类文明的理论,关于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关于在高质量发展基础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论,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理论,关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的理论,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和党的自我革命的理论,关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关于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等等。这些理论都是富有创造性的,其中有许多是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创性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也是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就,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轮正在破浪前进。

    四、更加重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把解决国际关系问题放在突出地位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尚处在贫穷落后状况,为了集中力量发展自己,在国际问题上采取了韬光养晦策略。过了三四十年后,一方面,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新科技革命日新月异,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整个世界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另一方面,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处在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转变之中,在国际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发挥一个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处理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应对某些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对中国复兴的围堵和遏制等,就成为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直接面对和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世界发展的历史趋势,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面临的国际问题中,形成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和建立亚投行等倡议,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坚决反对国际关系中的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倡导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等,向世界全方位展示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发挥了大国担当,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发展,发挥了中国对世界事务的影响力,使中国在发展起来之后为人类社会作出了更大的贡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处理当今世界问题和国际关系的基本思路,尤其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不同于过去的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更与西方国家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根本不同,是适应时代发展变化提出的最新构想,代表了世界人民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心声,以新的理论和实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

    (作者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本栏目文章选自人民日报出版社《闫志民精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