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学之道

人民周刊 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闫志民 《 人民周刊 》( 2024年05月20日   第 09 版)

    马克思主义19世纪40年代诞生于欧洲,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远在东方的中国人并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和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恩格斯却关注着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他们先后发表了十多篇与中国相关的文章,声讨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行径,给予中国人民道义上的支持。这在当时的西方国家几乎是绝无仅有的。马克思、恩格斯在文章中还高度肯定了中国为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并关注着中国的未来。20世纪初,在中国人民因屡遭帝国主义侵略感到前途迷茫的时候,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苦苦探寻救国救民真理的中国人民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人民的命运从此开始发生根本性转变。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为中国的先进分子所接受,这些先进分子将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创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先后开创出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取得了伟大胜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先后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二十大又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正是根据中国社会发展的这种历史过程和实践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根本性地位。在党的二十报告中他再次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个论断是一个关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论研究和阐述是十分必要的。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为了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经过终身科学研究和不断总结工人运动实践经验,在批判地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所创立的革命理论。它在诞生以后的170多年里,从欧洲传播到世界各地,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掌握,深刻地改变了世界,也极大地改变了中国。那么,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辩证唯物主义是最根本的,它揭示了世界存在和发展的一般原理和规律,包括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原理、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的原理、世界是可知的原理、认识是辩证过程的原理、对立与统一的规律、量变与质变的规律、肯定与否定的规律等。这些原理和规律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都是适用的,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最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恩格斯把辩证唯物主义应用于研究人类社会,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原理和规律,包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以及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等。马克思、恩格斯在对人类社会的研究中,着重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和由它所决定的阶级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所有这些为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提供了理论武器,对于我们认识和改造人类社会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十分重视,先后组织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了多次集体学习。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要学习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特别指出要“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性、历史性及其相关规律,关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规律,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的立场、观点、方法。马克思主义立场是人民立场。马克思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广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站在人民的立场,也就是站在了世界上大多数人的一边,自觉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也就是站在了历史发展的一边,自觉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地把共产主义运动称为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人民立场对马克思、恩格斯来说是最根本的,这是他们一切工作和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们进行理论研究、领导和参加各种革命斗争,都是从这个立场出发的。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强调这是尊重历史规律的必然选择,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担当。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提出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等。

    二、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指明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道路

    马克思、恩格斯研究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目的,是为了找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道路。他们通过研究哲学发现了唯物史观,通过研究政治经济学发现了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开辟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道路,指明了社会主义是人类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他们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找到了无产阶级是实现这个历史变革的社会力量,指明了无产阶级革命是实现这个变革的必经途径;他们在批判旧社会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一般特征作了科学预测和设想,形成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他们指出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和改革的社会,它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高度发展最终会过渡到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于我们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对于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对于我们推进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

    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使其超越历史和地域局限,成为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但它的理论品质使其价值和影响远远超越了历史和地域的局限性,成为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所指出的:“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归结为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对于马克思主义这些理论品质的内涵以及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具有这些理论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已经作出了精辟的论述,在此不再重复。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这些理论品质为什么使马克思主义行。

    第一,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我们的指导思想,根本原因之一在于它揭示了自然、社会、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在真理和规律体系中是最高层次的,对于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最广泛的和最根本的指导意义。这就使它能够超越具体时空局限,成为整个人类不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说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首先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

    第二,马克思主义作为人民的理论,为我们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的这个优势。他强调在马克思之前,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理论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

    第三,马克思主义作为实践的理论,是我们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为了实现改造世界的任务,马克思提出了实践的观点,创立了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们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往复过程,不断地发现真理、检验真理,不断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实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和巨大优势,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第四,马克思主义作为不断发展和开放的理论,充满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并不断吸收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充满着无限的生机活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因此,马克思主义能够永葆其美妙之青春,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