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传国脉,岐伯济天下。一直以来,中医药文化都是中医药学传承创新的重要根基。4月19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同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提出12项重点任务,以弘扬中医药文化。
如何从文化角度出发理解“中医药的疗效”?如何从基本原理出发看待中西医学的差异?就此,本刊记者专访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中心原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馆联盟副主席、北京慈方中医馆馆长贾海忠教授,他致力于中西医结合临床和理论研究40余年,受中医经脉、西医人体胚胎学、解剖学的启发,首次提出慈方“纬脉理论”“经脉理论”“极联理论”等,构建了中西医融合的文化弘扬体系,有利于更好推动中医药服务群众生活。
传统中医的现代表达
走进位于北京市北苑东路的慈方中医馆,空气中弥漫着阵阵的中草药香,馆内典雅的装饰、浓厚的中医文化氛围和先进的医疗设施吸引着慕名而来的全国各地患者。
慈方中医馆馆长贾海忠教授的出诊号已经排满,除了依号出诊,贾海忠的所有业余时间都用来讲解中医药经典书籍,在网络上公开发布。在他看来,现在是中西医深度融合的最好时代:
“大学三年级,我就意识到中西医必须融合,20年前,我发现中西医要想融合,还有一部分内容没有解决,就是人们的观念,这是没有药方能解决的,需要文化的贯通。”中医药文化的现代表达,早在20年前已经萦绕在贾海忠的脑海,然而中医书籍汗牛充栋,中医理论丰富多彩,如何展现它们的精髓呢?
“首先就是要把《医林改错》《脾胃论》《医贯》这些古代名著以本身的面貌展现出来,还原它们的精髓。”2022年1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贾海忠的《中医名著临证解读丛书》,包括《医林改错》《脾胃论》《医贯》《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临证解读5本书,丛书根据他讲解的中医名著系列课程整理而成。
说到讲解中医药经典书籍的缘起,贾海忠认为,一个中医医生应该具备基本的中医理论知识:“我学习应用中医40余年,走过很多弯路,不想让初次接触中医的人重复我走过的弯路,所以将我的体验讲出来。最初就是讲给慈方中医馆内的年轻医生,让他们的临床疗效能够迅速获得患者的认可。”无心插柳的结果是,越来越多的医生、患者开始收看讲解视频,有时候在线直播的受众达到5000余名。
人体的任何脏腑经络组织都离不开气血,贾海忠先从中医学经典的“根”——《医林改错》讲起,然后用了比较长的时间讲述《脾胃论》。他告诉记者,如果没有足够的临床经验,《脾胃论》是非常难以理解的:“脾胃为后天之本,必须把它调好,但脾胃、气血这些关系又怎么串起来呢?这就是《医贯》这本书实现的,贯,就是串起来的意思。”
“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药方的有效性备受历代医家推崇,但是对现在的年轻中医来讲,学好并非易事。从大学时代就开始学习《伤寒杂病论》的贾海忠,对该书中每一味药物及其用法铭记在心,一直没有间断地研究和使用。他将此书讲解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原文进行相应的串讲,另一部分是对于书中涉及的要点进行延伸,并将中西医学相结合,教会大家理解和运用其中的知识点。
“五一”国际劳动节假期期间,贾海忠讲解中医学经典的脚步没有停歇,在微信公众号“贾海忠”上,《黄帝内经》的讲解已经更新到139讲。中华医学古称“岐黄之术”,其主要医经《黄帝内经》是黄帝在“内廷”问医道于岐伯之作。“我是一句一句地还原这部经典的。”贾海忠讲解细致,得到受众欢迎,他希望把所有优秀的中医药文化知识融汇成一个全新的医学体系。“这其实是一体化的,就像中西医结合一样。传播中医文化是我的使命,所以要把这个事儿(讲解中医文化经典)做好。”
贾海忠表示,近年来,中西医融合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中医要进一步走向国际化,还需要解决中医理论创新的问题。
中西医融合疗效显著
贾海忠从1980年步入医学领域,目睹了中西医知识、临床疗效的纷繁差异,从那时起他就立志要将中西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经过在河北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理论学习,以及此后在中日友好医院等机构30余年一线临床实践后,他发现:“从观点观念、医学思想、医学理论、诊断手段、防治技术等各个方面,中西医都各有所长,完全可以融合在一起。”他初步创立了能够集优秀医学成就于一体的融合医学体系。
在贾海忠看来,中西医融合体系的基本原则是:全方位动态审查病人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以“一”的整体观为认识出发点,以一分为多的认识和实践深化细化准则,将中西医的宏观、中观、微观三者有机融合,以期解决人类疾病。
近代杰出的国医大师章次公在100年前提出“欲求融合,必先求我之卓然自立”。所以临床疗效是迄今为止一切医学的核心问题,也是中医强大生命力之所在。作为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史载祥教授的亲传弟子,在中日友好医院任主任医师期间,贾海忠见证了无数次中西医融合的临床实效:2003年SARS爆发,中医药介入治疗改变了危险的局面;2020年,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役中,中医药也彰显了明显的特色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西医融合发展,人才是关键,要找到适合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的最佳途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等部委去年6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意见》提出,力争用5—10年时间,培养一批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贾海忠表示,构建中西医融合新境界,需要一批高素质人才,今后的目标是中西医融合人才的培养。“下一步,我将致力于培训青年医生,培训对象最基本的要求是具备行医执照的初级医生,具有基础的中医学理论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