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琴棋书画养情操

陈永灿 《 人民周刊 》(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元代邹铉的《寿亲养老新书》中载有“述齐斋十乐”,而“学法帖字”“听琴玩鹤”“寓意弈棋”被列为其中的三乐。《老老恒言》中也认为琴棋书画值得提倡,特别是老年人可以从琴棋书画中得到益处和乐趣。

    抚琴养生益身心

    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雅趣。早在唐代已有,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弹琴瑟,调心神,和性情。”古人借琴抒发情怀,指应于弦,籍琴已成曲,心动而手应,畅心情而动肢体,中医认为这是一种形神统一的娱乐活动,故可以内养其心而外动其形,有益身心。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就是用琴瑟之乐来防病健身的。当时他怀才不遇,心情郁闷不畅,于是向孙道滋学琴,感受音律的熏陶,时间长了就不觉得自己身体有不适了。他在《秋声赋》中说道:“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将有得焉,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变其忧思,感人之际,亦有致者。”正如欧阳修所说,优美的琴声,可以调节情绪,转移精神压力,陶冶情操,舒畅情志,赋予人们无限的欢乐。操琴时,手指灵活的运用,有助于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养心健脑。

    弈棋修炼养功夫

    棋类是一种兼娱乐与益智于一身的娱乐活动。弈棋时,精神集中,头脑冷静,思考周密,可以排除一切杂念,这种状态犹如修炼静养功夫,心神专一,意守棋局,谋定而动,心气平静。因此有“善弈者长寿”之说。在实际生活中,古今棋手长寿者不乏其人,明末的高兰泉、清末的秋航等都获90岁以上的高寿;近代象棋手林奕仙,去世时93岁;有“百岁棋王”之称的谢侠逊从6岁开始与棋结缘,象棋伴随他一生直到100岁去世。

    弈棋趣浓,沉醉其中,容易忽略一些事情,可能有害健康。这里要提醒棋迷们注意几个问题:一是不能过度耗神。一般来说,“三打二胜”,不能“弈而忘返”,过度疲劳。二是注意弈棋的姿势。应该保持自然的坐位,避免蹲下或低头姿势。三是不要计较输赢。

    书画悦心凝心神

    我国的书画艺术在世界上都是享有盛名的。中国的书法可以用汉字这一特殊的载体显示出无色而有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这样奇妙的境界。这是它的魅力所在,也是书画同源的由来。所以欣赏书画会令人心旷神怡,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古代养生名著《寿世宝元》有“诗书悦心,可以延年”之说,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我们练书法、习绘画,必须意力并用,心神集中,杂念尽消,心正气和,神意安稳,荣辱皆忘。“先默静思”以净化心灵,然后,运气于指、腕、臂、腰,以调节全身之力于指端,“下笔点画波撇曲直,皆尽一身之力而送之”,有如“蜻蜓点水”,或似“蛟龙戏海”而妙笔生辉。所以,有人形容书法、绘画,犹如一种在纸上进行的太极拳,同样也可使全身肌肉、筋骨运动,达到舒筋活络作用。也正是由于书画这种保健功能,从古至今书画家长寿的例子不胜枚举。梁武帝,唐代柳公权、欧阳询,明清时期的文徵明、梁同书以及近代的齐白石、张大千、吴昌硕,均是八九十岁的高寿。可见,书画不仅可以怡情悦志,还可以调气养神,舒活筋骨,故能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琴棋书画养情操
这些食物都是“护发高手”
人民大会堂:共和国的红色地标
中国古代的“国庆节”是怎么来的
迎战变局 舆论先行
吴作人:丹青简雅夺天工
祖母的教诲
爱重复
流淌的秋虫清音
把“失意”活成“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