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岁暮天寒 诗意过冬

李茜 《 人民周刊 》(

    又是一年岁暮至,雪落天寒,时令已是初冬。经历了春之耕耘、夏之生长、秋之收获,走过了灿烂勃发,终于迎来了寂寂隆冬。冬日原本无趣,处处了无生机,但雪花却是冬的灵魂,像百花之于春天那般,牢牢占据冬天的主场。人都说,一下雪,北京就成了北平,南京就还是金陵。没错,一场大雪能将时光覆盖,重现历史的模样。古人的冬天,下一场雪便是一首诗,一枝梅开便能温暖一片严寒,这个冬天,依旧有雪可赏,有酒可慰风尘,有故事可作笑谈,有诗意可御天寒。

    九九消寒图

    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如何度过漫漫寒冬,对普通百姓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万物萧瑟天寒地冻,一日日等待苦寒的过去实乃煎熬,怎样能让这种等待变得有乐趣呢?古人会自己动手做一个好看的日历,在纸上画九枝梅花,每枝九朵,正好对应数九的民俗。从冬至开始,每过一天就给一朵梅花涂上一抹嫣红,等到八十一天过去,梅花悉数绽放,代表寒冬已过春已回,屋内画成屋外春到,推开窗,生机满目。这样文艺的九九消寒图不仅能用来计数,满足农业生产之需,也有寓教于乐之用,更是文人消遣之法,让原本寂寥的冬日平添了几分乐趣和希望。

    围炉夜话

    天气那么冷,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御寒和保暖的问题。没有空调和暖气的古代,炭火是古人取暖的主要方式,与此同时还催生了火盆、熏炉、手炉、足炉等取暖器具。当然穿得暖和很是必要,上层贵族们多穿戴由动物皮毛、禽鸟羽毛等做的冬装,例如由狐、羊、兔、鹿、貂等皮毛做的裘衣,“锦帽貂裘”可是身份富贵的象征。

    毛茸茸的衣服穿着,热热的手炉捧着,似乎还缺点什么。没错,烫一壶酒,才更能暖胃又暖身啊。“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那年的冬天,洛阳城,傍晚时分天色阴沉,看样子将要下雪,白居易家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层绿泡,虽是家酿的糙酒,但醇香扑鼻,红泥做的小火炉也烧得通红,烫酒的东西都已备好,真希望远方的朋友能来共饮一杯,雪天围炉,忆往昔,叙旧事,话家常,该是多么惬意。

    这首精致的小诗温暖了原本寒冷的冬夜,这份温暖甚至穿越千年依旧温暖着今天的我们。或许我们已不再需要温酒取暖,但如今与冰天雪地最相配的,不外乎就是和亲朋共聚来一顿热腾腾的火锅了。牛羊肉切好,蔬菜洗净,等水沸锅开,拿筷子这么一涮,吃下去的不仅仅是能饱腹御寒的食物,这份仪式感也是对寒冷冬天的致意。

    雪天出游

    雪落成景,雪天出游亦是诗意过冬必不可少的一项。张岱《湖心亭看雪》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景象:大雪接连下了数日,西湖边已是素裹银装,天地间一片清寒。作者与友人在湖心亭铺毡对坐,旁有童子把壶烫酒,知己相逢,还是在这绝美的西湖雪后,人与景早已共融。

    闭上眼睛慢慢地听雪落下的声音,漫天雪花飘落,你是否看到紫禁城的一场大雪掩埋了深宫寂寞,看到寂静的江面上垂钓的老翁形单影只,看到大观园里姑娘们大红的斗篷映着玉树琼枝……一夜大雪之后千万不要畏寒而辜负这良辰美景,不慌不忙地游游走走,不经意间就有“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的小惊喜,抑或小楼凭栏,登高远眺雪满长安。纷纷落下的大雪间,依稀可见烟村里若隐若现的人家,疏疏点点的梅花盛开。到底是雪似梅花,还是梅花似雪,并不重要,总之“似和不似都奇绝”。除了梅雪相配,雪月亦相宜,干干净净的天地之间,月光映着白雪,星光点点,像极了广寒宫的琼楼玉宇。赏一场雪景,寻一枝梅开,观雪中月色,无论哪种出游,定能一扫冬藏的倦怠,洗去世间的尘埃,心灵变得跟这雪景一样,纯净、洁白,纤尘不染。

    读书访友

    实在不愿意出门也无妨,冬天嘛,本来就是休憩的季节。将家中布置得暖烘烘,倚在门边,或是窗前,欣赏“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也许还能“日暮诗成天又雪”,得一佳篇。闲适而又自在。

    古人“春诵、夏弦、秋学礼、冬读书”,三冬农闲正是读书的好时候。雪天读书,更是读书人的雅趣。生一炉火,烧一壶茶,看一本好书,在内敛含蓄的冬天,一方小屋一本书便可筑起一个独处的自由空间,伴着雪簌簌落下的声音,沉醉于书中的世界,此刻我们可以在书里的江湖肆意驰骋,与故事中的人物同悲共喜,为宝黛的爱情哀叹,向三国的英雄赋怀,为水浒的兄弟潸然……看看窗外,此时积雪已经覆满小院,原来时间过得这样快。再随性一些,也许就突然兴起,像王徽之雪夜访戴那般,只为这美景,便不顾夜深雪重,乘船前往,为的是夜色雪色,满足的是时下的心境,而非求一个结果:“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节日的喜悦

    节日才是冬天的重头戏。腊月一到,春节的序幕一拉开,寂寂的冬日瞬时变得热闹欢欣起来。办年货,置新衣,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总要堆得满满的才有节日的气氛。元日自然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声响起,贴春联,饮屠苏,吃饺子,走亲访友贺新春。给长者拜寿,给小孩压岁钱,大街上舞龙舞狮戏班子……好不热闹。这份热闹一直会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灯节,亦是一个欢乐的小高潮。上元灯节在古代可是相当隆重的节日,举国上下都可歇职度假,而这个节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赏花灯。千家万户,男女老少都盛装出游。国力强盛的唐代,花灯活动规模空前盛大,张灯结彩,热闹繁华;精致的宋人,元夕节家家设灯“百艺群工,竞呈奇技”;明代的灯节不仅时间更为延长,宫墙内外灯市如昼,各色灯彩琳琅满目;到了清代,名贵华美的宫灯制作极尽奢华,观赏性和实用性兼具。

    月色灯山,香车宝盖,“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上元夜挂花灯、猜灯谜,游园赏月看烟花,灯火通明不夜天,烟火璀璨,盛世人间,如果还能下一场雪,不仅更能增添气氛和喜悦,正月十五雪打灯,更预示着来年有个好年景。抓住冬天的尾巴来一场诗意的狂欢,再回首,春已还。

义宁陈氏:凤之高风 竹之亮节
金庸的三段婚姻一场情
岁暮天寒 诗意过冬
送险亭见证蜀道沧桑
减轻“心负担”要找中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