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睡眠经济”悄然兴起

本刊记者 张配豪 《 人民周刊 》(

    近年来,“睡眠经济”悄然兴起。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我国整体睡眠市场容量已经超过1万亿元。相关产品不仅包括床具、睡眠纺织品、睡眠医疗服务和保健品,也包括提供各式助眠音乐,以及监测、改善睡眠状况的手机应用软件等。睡眠越来越成为“奢侈品”,催生了潜力巨大的睡眠市场,也吸引众多创业者涉足这片蓝海。

    失眠大军反噬经济

    睡眠问题在现代社会愈发常见。快节奏生活令神经敏感的人群更易失眠;便捷的电子设备和纷繁的资讯让人不知不觉熬起了夜;即时工作信息可能侵扰休息时间。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27%的人口受到睡眠问题困扰。

    睡眠不足会影响人的认知表现,削弱免疫系统,导致人们患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概率增加。人们健康水平的下降还意味着劳动生产率降低,从而造成经济损失。兰德公司一项调查预计,到2020年,日本每年因睡眠不足带来的损失将达到1459亿美元。在美国,这一数字是4338亿美元。

    而在《2016中国中产阶层睡眠指数白皮书》中也显示,睡眠不佳将直接影响身心健康,18.7%的人记忆力减退,16.94%有精神问题倾向,4.71%影响交通安全,其中1/4有发生重大人伤事故的风险。

    此前,丁香医生发布的《2019国民健康洞察报告》中显示,睡眠障碍容易造成白天疲惫,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情绪不稳定等状况。一方面,失眠大军撑起千亿市场,但在另一方面,睡眠质量引发的负面影响也在反噬着经济绩效。

    早在2015年发布的《中国睡眠指数报告》中就明确显示,在中国上班族当中,37.8%的白领会因为失眠问题而影响工作效率,而因为失眠带来的平均每人每月经济损失达到惊人的3212元。

    《时代》周刊的统计数据显示,由于上班族睡眠不足导致缺勤或影响工作状态,一年会损失掉120万个工作日。

    与此同时,失眠的“蝴蝶效应”也不利于整体经济规模的提升。欧洲研究机构兰德公司调查发现,睡眠不足会因为降低生产效率而对国家的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由于经济规模庞大,美国经济损失最高,每年高达4110亿美元,占GDP的2.28%,假设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的人开始睡6至7个小时,预测可能会为美国经济增加2264亿美元,为日本经济增加757亿美元。

    在国内,失眠人群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中,新中产阶级成为失眠主力军,失眠人群画像也在某种角度上预示着这种反噬趋势的可能。对用人单位而言,工作效率的空白则如同横亘在企业发展中的一道巨石。

    种种迹象直接将失眠的负面后果暴露无遗。而据《2018互联网网民睡眠白皮书》显示,七成网民的睡眠质量受工作压力影响。从工作压力导致失眠到失眠导致效率失衡,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拿什么拯救你的睡眠

    毕业后准备编制考试的王浩因为学习压力与鼻炎问题,往往熬夜到凌晨一两点。为了解决睡眠问题,他在今年“双十一”购买助眠产品共花费3000多元。

    “能花钱解决的失眠问题根本不是问题,最怕花钱也解决不了!”王浩对此表示。仔细观察身边的失眠人士,他们大都会抱怨睡眠不足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这不难理解,失眠人群很愿意花钱买好梦。根据调查显示,40%以上的失眠人士接受花200元以上购买助眠产品。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互联网企业员工睡眠报告》中,互联网员工在睡眠上的投资金额更是高达2436元。

    睡眠健康相关产业由此兴起。由于良好的睡眠离不开舒适的环境、规律的作息和协调的身心状态,睡眠市场也因此划分出不同领域。

    “环境营造型”产业主要从两个方向发力:一是优化家居睡眠环境,不断推出新概念的床上和卧室用品,如记忆棉材质的床垫、具有调温功能的被子、强力遮光帘和室内消音器等;二是打造理想的临时睡眠空间。无论是盛行于美国互联网公司的共享睡眠舱,还是韩国的“睡眠咖啡馆”,都致力于为上班族提供一个舒适的小憩空间,及时给身体“充电”。

    一些智能穿戴设备扮演起了“睡眠管家”的角色。其中最流行的,当属包括睡眠监测等健康管理功能的智能手表和手环。2018年,这类产品的全球出货量超过了1亿台。这些设备通过监控睡眠周期,提供相应的改善建议,帮助人们重建睡眠规律。

    身心状态不佳引起的睡眠问题需要更专业的产品和服务。在美国,失眠治疗类药品的销售额每年达数十亿美元。但是药物通常具有副作用。一些成分更加天然的产品逐渐受到欢迎。有的民众尽管睡眠时间不少,但睡眠质量不高。对此,有针对性的睡眠指导更加能切中需求。在伦敦,一位知名健身教练开办了睡眠指导课程,称可在3个月内教会学员如何高效睡眠,课程费高达750英镑。这种原本属于专业运动员的服务项目未来可能进一步普及。

    与睡眠健康相关的“睡眠经济”在激发产业创新的同时,也促使人们进一步思考睡眠与效率的关系。麦肯锡的调查显示,70%的受访企业希望为员工提供睡眠管理课程。

    有数据统计,在日本,2010年睡眠医疗产业市场规模为145.6亿美元,2015年增长至203.3亿美元;全球最大的睡眠医疗市场是北美,2010年北美睡眠医疗产业市场规模为580.8亿美元,2015年增长至802.9亿美元;2015年我国涉及改善睡眠产品行业细分市场为2114亿,截至2018年,我国整体睡眠市场(包含寝具、家居等)容量已超过10000亿元。

    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

    随着睡眠书籍、助眠床品、安神饮料、催眠软件等纷纷涌入市场,更多与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的生意也开始出现,比如现在随处可见的“植发、防脱发”机构,新兴职业“睡眠体验师”等。

    虽然睡眠经济的市场无限广阔,目前市场上相关的产品多而杂,此类产品目前都缺乏相关行业的标准规范。真正对睡眠有用与否,消费者心中也始终有一个问号存在:买来买去,会不会也不过是买一个心理安慰罢了?

    观察当前的市场状况,总体上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一方面,市场上很多睡眠手环、睡眠监测枕等产品虽然可以提供一份睡眠质量报告,但数据背后却没有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很多助眠产品缺乏足够的说服力,难以根本解决失眠群体的痛点。另一方面,产品五花八门,质量却良莠不齐,大量粗制滥造甚至虚假宣传的产品充斥市场,令消费者真假难辨。此外,利用高科技研发出的助眠产品价格昂贵,也让一般消费者望而却步。需求的旺盛和有效供给的不足,可以说是睡眠市场不容忽视的现状。

    推动相关产业更好解决现实痛点,需要更高品质、更好体验的产品供给。实现这一目标,除了要进一步规范市场,更要靠创新铺就坚实的发展道路。面对庞大的市场蛋糕,倘若只注重数量品种,忽视质量提升,只会让消费者失望。

    近年来,一些企业在攻关核心技术上持续加大投入,把现代尖端科技运用到睡眠产品的创新升级上,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这些无疑是发展“睡眠经济”的有益探索。通过创新,让科技进步的力量唤醒“睡眠经济”的市场,才能真正造福消费者。

京东助推舒兰产业发展
“睡眠经济”悄然兴起
电视购物声音渐弱
11岁的“双11”
裸眼3D技术的从0到1
5G已来 6G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