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割禾记

李职贤 《 人民周刊 》(

    孩子放暑假了,我不希望他虚度光阴,问他想不想跟我回老家过几天田园生活,好好欣赏一下家乡风光,顺便体验一下干农活的滋味,过一个特殊而有意义的暑假,孩子答应了。

    几天后,我请了假,带孩子回到老家。此时小暑刚过,正是农忙时节。站在屋门前,触目所及,山野之间,全是金黄的稻穗。风吹稻穗,沙沙作响,稻穗如波浪般起伏,空气中氤氲着稻穗的清香,孩子拿着相机,对着满眼的田园风光兴趣盎然地拍个不停。

    翌日,吃过早饭,我带着孩子和其他家人一起,到两公里外的田里收割水稻,位置有点偏,需要翻山越岭,四周是嵯峨的高山。我们把打禾机摆放在山边一个稍为空旷的地方。

    孩子头戴斗笠,裤腿卷得老高,脖子上缠着汗巾,初具老农形象。由于力有不逮,毫无经验,只能跟着我做“实习生”,我干什么,他也跟着干什么,有模有样,不时休息一下,站在田边的一棵松树下歇息、乘凉,然后打醒精神继续干。

    为了让孩子实操并学会所有的“工种”,我带着孩子,一会儿打禾,一会儿挑禾,一会儿割禾。打禾时,我教孩子说,一只脚不停地踩动打禾机的踏板,踩得越使劲,打禾机转动的频率越快,脱粒的速度也越快。孩子很快就学会了,看着脱下来的谷粒,如雨点般打在“帐篷”上,哗哗作响,“地毯”上很快铺了一层厚厚的稻谷,孩子由衷地说,内心充满丰收的喜悦和作为劳动者的自豪感。

    缓缓西移的烈日,像硕大无朋的火球,不断地喷射出热焰,仿佛要烤焦人间的一切。汗水从额头、脸颊,胳膊上涔涔而下,很快打湿了衣服。溽热的空气无处不在,身体如沾在热锅里的年糕,热不可耐,好像随时都有窒息的可能。一些虫子乘机作乱,东咬一口,西咬一嘴,奇痒无比。

    割禾的滋味也不好受,长时间弯着腰割禾,好像不断给稻穗行鞠躬礼,很快变得腰酸背痛,还得提防蚂蟥的袭击。背脊由于长时间受到阳光的暴晒,好像被烧红的烙铁烫着,火辣辣的,又痛又痒,难受的滋味无法用言语形容。挑禾也是苦力活,禾担搁在肩膀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水田里,还得小心避开刺刀似的稻茬,一不小心,脚底就会被稻茬刺得生痛,划出一道道红血印。其间要经过凹凸不平的田埂和深浅大小不一的沟壑,行走其间,如练轻功。

    尽管辛苦无比,但在我的以身作则和不断鼓励之下,孩子逐渐适应了高强度的劳动,后来甚至苦中作乐,哼起歌来。

    到中午12点左右,劳动告一段落,每人挑着一担黄澄澄的谷子准备回家,孩子挑了三四十斤,算不上重,由于坡陡路窄,对他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我陪着他走了一阵,停下来歇一阵,越歇越不想走,后来我和孩子考耐力,不再歇,一口气挑回家。

    吃饭了,一向挑食的孩子饥不择食,一连吃了两碗饭,而且吃得特干净,与以前动辄剩下大半碗饭的浪费做法相比,有天渊之别。问何故,他感慨地说:“上午的劳动经历,让我想起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事非经过不知难,果真如此!”

    我欣慰一笑说:“放心,再割几天禾,保证你对这首诗会有更加感性的认识!”

    一屋子人全笑起来,孩子攥紧拳头,做个加油的手势,宣誓似的说:“放心,我一定坚持到底!”

绿色发展新理念 建设美丽中国
“卡拉扬之声”,何以成为传奇
毛泽东怎样起文章标题
斯诺笔下的陕甘苏区
看“大千荷”十八变
大师们的父亲
城市的书店
家务活里的哲学意味
割禾记
走进诗意的清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