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抓住首都“两区”建设重大机遇 奋力建设“山水花园·智慧城市”

中共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花园区委书记 王小军 《 人民周刊 》(

    近日,国家发改委、河北省政府正式印发《张家口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规划(2019—2035年)》,对于张家口市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绿色城市,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科学指导和长远规划,提供了又一重大历史机遇,意义十分重大。通过认真学习《规划》,结合下花园区情实际,要以建设首都“两区”为引领,抓好这一重大机遇,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一条生态兴区、生态强区的路子,全力打造“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山水花园、宜居城市,为张家口市如期实现首都“两区”建设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首都“两区”建设是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

    《规划》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在全面分析张家口市资源环境状况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总体要求、空间管控和重点任务,明确了规划实施的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为张家口市加快建设首都“两区”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实现生态兴市、生态强市提供了路径指引。张家口市地处首都北京的上风上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首都的天然绿色屏障、水源涵养区和“空气过滤器”,建设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是党中央交给张家口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对张家口保障首都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实现绿色发展的殷切期望。近两年来,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张家口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大气质量得到持续改善,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也要看到,目前张家口市的生态环境与绿色办奥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距离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还有不小差距。对此,我们必须抓好建设首都“两区”这一重大机遇,践行新发展理念,聚焦四个功能定位、七方面重点任务,结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明确时间表,绘好路线图,以更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科学的规划和更有力的措施,高标准推进张家口首都“两区”建设。

    首都“两区”建设对下花园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下花园区是张家口市对接北京的“前沿窗口区”和京张高铁的重要枢纽城市,地理位置特殊,区位、交通、生态优势明显,处于张家口首都“两区”建设规划中绿色发展“伞柄”的主轴带和生态屏障的第一道“伞屏”。加快推进首都“两区”建设,不仅是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山水花园”的有效抓手,更有助于推动经济生态化转型,持续厚植绿色发展新优势,实现生态、经济的双赢发展。

    近年来,下花园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面实施“蓝天、碧水、绿地、净土”四大行动。在淘汰所有污染企业和落后产能的基础上,坚持定位高端、绿色引领,择优选商,引进了石墨烯高性能锂电池生产线、碳纤维复合材料生产等一大批绿色产业项目。在不断巩固洋河湿地保护和戴家营河治理成果的同时,高标准实施了东河治理工程。以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高标准推进国土绿化,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9.21%和43.30%,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5.86%。大力开展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加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污染物治理,突出抓好“煤改电”“煤改气”等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在很大程度上修复了植被,改善了水、土地和大气环境质量,形成三水绕城、绿在城中、城在绿中的生态格局,成为名副其实的山水花园、宜居城市。首都“两区”建设规划的出台,必将对下花园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下花园区进一步提升水源涵养和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的花园宜居城市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可以预见,在党中央和省、市委的支持下,通过现在到2035年10多年的规划建设,下花园作为面向首都的生态屏障前沿,必将实现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正成为北京的“后花园”、张家口的“大花园”。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加快推进首都“两区”建设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加快推进首都“两区”建设,下花园既有资源禀赋、生态基础,也有先天不足、问题短板。诸如,立地条件差,多荒山荒坡,干旱少雨,树木成活难,植树造林成本投入高,见效周期慢;水资源匮乏,地下水不足,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困难多;林草管护手段落后,防火任务十分艰巨;群众的生态环保理念亟须加强,等等。我们既不能盲目乐观,也不能消极等待;既要看到当前的现状,又要展望未来的远景。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生态生活环境的美好期待,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补齐生态环境短板,从区情实际出发,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主观能动性,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有序有效推进首都“两区”建设。重点做好“关停、搬迁、严控、引水、退耕、治煤、造林、保护、发展”等几件大事,推进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生态保护机制全面形成。

    具体来讲,一是高标准推进植树造林。围绕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项目规划,实施廊道景观、城乡干道、河流流域、村落庭院、荒山荒坡、高铁沿线“六大工程”,打造节点绿化成景、廊道绿色成荫、全域绿树成林的生态景观。推进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工作,进一步增加绿量。到2035年,城市绿地率、全区森林覆盖率均提高到55%左右。二是加快生态修复。搞好观音堂国有林场封山育林、洋河省级湿地公园生态保护;加大定方水乡黄土地貌流域的绿化覆盖,增强城市北水源涵养和地表蓄水能力;持续推进矿山地质灾害治理。三是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不断提升洋河、戴家营河、东河治理水平,规划实施西河综合治理工程,扩大湿地面积,形成四水环绕、山水相融的城市水系;认真落实“河长制”,实现河道全流域系统治理,提高河道引排调蓄能力,改善湿地植被生态系统;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保护制度,强化水资源节约利用,促进全民节约用水。四是坚持依法铁腕治污。注重从源头治理,采取控煤、治企、抑尘等防控措施,持续推进“新能源替代”工程;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和秸秆禁烧管控力度,加快水污染、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空气质量持续向好,全力打造“冬奥蓝”,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生态永续发展。五是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做好“厕所革命”、垃圾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提升工作,实现城区地下污水管网向周边乡村延伸,全力打造“高颜值”善治乡村。六是加快发展绿色产业。重点发展新型能源、新型材料、数字经济、高端制造、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等六大产业,走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之路,让“碧水、青山、绿地、蓝天”成为下花园的生态底色,让群众共享“绿色福利”,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幸福感、自豪感、优越感,建成更加生态宜居、欣欣向荣的“山水花园·智慧城市”。

以精准思维推动高质量发展
以正能量推动老干部党建工作上水平
抓住首都“两区”建设重大机遇 奋力建设“山水花园·智慧城市”
构建大南昌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点
合力打造高质量世界经济
丝路人文遗存与唐代文学的西域书写
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
深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规律性认识
深化供给侧改革 加速体育产业新旧动力平稳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