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潮鞋”变“炒鞋”

本刊记者 张配豪 《 人民周刊 》(

    现在的市场开始流行这样一句话:“中年人炒股,年轻人炒鞋。”

    知道买房要摇号,可曾见过买鞋也要摇号?今年以来,“炒鞋”成为见诸媒体的高频词,一些品牌球鞋的限量款被热炒。相关交易平台的数据显示,5月,最热卖的几款鞋市场交易价格与发售价格相比,涨幅均在100%以上,个别球鞋甚至涨幅达430%。

    “炒鞋”热浪来袭

    在北京太古里某品牌的专卖店前,每天都有成群的年轻人在此排队领取抽签码。只有抽中签的人,才有资格获得限量球鞋的购买资格。除了长长的队伍,还有在周围徘徊的“黄牛党”,他们也是成群结队,等待“幸运儿”出现后,一哄而上回收中奖的号码。

    早上7点,北京某运动品牌专卖店门前,已有将近50个人在店门口有秩序地排队。为什么冒着暑热早早来排队?是因为10点将有一双限量款的鞋子在这家店发售。“我早上5点多就过来排着了,希望这次能抽到吧。”在现场排队的小刘说。

    在线上情景同样如此。“每天都准时抢鞋,也让亲朋好友帮我抢。”还在上大学的小张告诉记者,但实际上几乎很难抢到,所以往往都是自己加价从鞋贩手中购买。

    小张的手机里装有大量APP,其中有超过20个用途一致——和球鞋发售动态以及交易球鞋相关。小刘表示,买到一双心仪的新品球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仅官方渠道发售就有线上抢购、短信抽签、各直营门店线下抽签等形式,第三方平台的发售规则就更多样且不透明了,吸引上千人排队等待后告知仅有十余双球鞋可出售的事件也不少。

    “僧多粥少”,球鞋的价格也顺势高了。小张告诉记者,“大部分进入鞋圈的人,同时扮演着消费者和炒鞋族两个角色,用转卖获得的利润去购买新鞋,‘以贩养鞋’,也正因为如此,球鞋市场才会如滚雪球般愈发兴盛。”

    去年8月小张通过网络中签了一双球鞋进而进入“鞋圈”,从时间上看,算不上经验丰富,但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经手的球鞋已经接近300双。据小刘介绍,如果不论品牌,几乎每天都有不同的新品球鞋发售,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受众面不广的非热门款。以多种方式转手出让后,小刘现在留有的仅有21双球鞋,其中价值最高的就是第一双中签的AJ1?x?Off?White北卡蓝,原价1399元,目前价值8000元左右。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这些被爆炒的“限量鞋”类似于名包名表,本身既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又因为稀缺性而被赋予“保值增值”功能。“炒鞋”本质上是一种投机者通过操纵体量较小的限量版鞋品市场,有意抬高市场价格以获取超额利润的行为。

    “炒鞋热”催生出新职业

    ?“5元一双,鉴定错误双倍赔偿”,淘宝上一个由15位鉴定师组成的球鞋鉴定团队,24小时随时对咨询的人秒回。这是一家在淘宝上上线没多久的新店,月销量是200多件,“我们在线下做了很多年了,一开始只有我和另外一个朋友,后来合伙人越来越多。”该店主告诉记者,自己每天要看600多双鞋,其他人一天最少也要看200双,周日会休息一天。

    “现在我们圈子里面最厉害的一天能看1000双,不过价格也跟我们一样。”该店主表示,大家比的是经验和口碑,谁也不能保证没有鉴定失误的时候,但大家都在比谁的失误率低,“一般要达到98%的准确率才能被认可,我的团队准确率是99.79%,如果再提高0.1个百分点,以后一天看1000双的那个人可能就是我了。”

    按照鉴定一双5元、每天鉴定600双、一个月工作26天计算,该店主一人的月收入就达到78000元,这还不算平时的推广收入。对于已经入行的球鞋鉴定师来说,其实不需要投入太多金钱成本,主要是时间和精力。鞋盒、鞋标、鞋垫、型号、配色……仅仅几秒钟,一名资深的鉴定师就能给出鉴定结果。

    目前,除了以上述淘宝店主为代表的球鞋鉴定个人创业者,还有不少平台盯上了这门生意。以毒、get和nice为代表的平台,各家都有自己的鉴定服务,并且有众多以兼职挂靠为合作形式的鉴定师。

    球鞋鉴定师这个小众职业的收入高得令人咋舌,但这个职业并没有因球鞋走红而变得更加规范和标准化。因为这个职业实在太新了,新到还没有相关部门意识到“给人看球鞋”也是一种职业。

    市场畸形的供求关系

    不妨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双球鞋,同样是买来之后原封不动地转手,为什么普通二手球鞋的价格要低于门店新品,而某些球鞋的价格却水涨船高?

    正所谓无风不起浪,这个被市场限购的数量就成了每一个炒作事件的风口浪尖。而要明白这种疯狂的“炒鞋”举动真正的来源,那就是出自市场消费者心理的利用。在一个长期的动态市场里面,供求关系的偏差才会导致一股潮流的崛起。

    正是有了这种市场畸形的供求关系,所以那些新款在爆出之后,那些迫不及待想要拥有这个东西的顾客往往就成了黄牛眼中的客户。他们通过客户的迫切需求的心理状态来让比原来贵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去购买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当然这种心理需求缺乏理智,但是人之常情。针对这一心理需求,自然就产生了各种以满足这种对限量产品冲动需求的人服务的,这也是黄牛“炒鞋流”能够赚钱的基石。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万喆认为,随着财富拥有者更加年轻化,一些高端商品和服务也必然日益瞄准年轻人群。“年轻人腰包鼓了,往往会热衷于消费或投资一些他们比较感兴趣的东西。当然,我们不倡导‘炒鞋’,但当个体消费者确实有经济实力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也应该包容看待。从社会层面看,我们更应该关注这种现象背后是否存在投机套利、金融诈骗甚至违法行为。”

    “炒鞋”的背后是年轻人对潮流、品质的追求,反映了一种消费趋势。但由于缺乏监管,恶意炒作、漫天要价、假货横行等乱象频出,因此,要加强引导和有力监管,治理各种乱象,不能任其“野蛮生长”。

    一些大牌厂商存在限购、限量等恶意营销的行为。厂商在官网推出“新款申购摇号制度”,这一看似公平的做法,更刺激了消费者志在必得的心理。再加上炒鞋平台、大卖家的联合炒作,官方发售价在千元左右的鞋子,被炒至几万元的不在少数,使得一双鞋子距离它的实际价值越来越远,整个市场已经愈发畸形。相关管理部门要打击“饥饿营销”“联合炒作”等乱象,也要引导消费者看清商家的炒作伎俩,进行理性消费。尽管球鞋价格是随市场供求而波动,但还是应有其合理区间,需要通过引导,让球鞋回归本来价值,而不是成为一些人谋利的工具。

    治理平台之乱迫在眉睫。目前,国内运动球鞋网上交易平台有“毒APP”“nice”“斗牛”“get”等等。据媒体报道,一些平台不仅炒鞋严重,微商泛滥,混杂着专门卖A货的商家,还存在着不少卖家发一些潮鞋照片吸引潜在购买用户,再导流到其他平台进行其他交易的情况。有关部门要加强平台监管,促使平台销售正品,引导商家、用户健康地交流和交易,让球鞋市场良性发展。

点亮“夜经济”
在线阅读走到十字路口
西麦食品上市隐忧
汉庭升级能否突围
华硕的野望
国产动画风口将至
“潮鞋”变“炒鞋”
新消费时代欢迎你
合理“服用”工业“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