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全球气候治理“中国策”

本刊记者 屈一平 《 人民周刊 》(

    近年来,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角色从参与者演变为贡献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引领者。

    一年一度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因美国退出《巴黎协定》,更加引人关注。谁将是后《巴黎协定》时代——全球气候治理新时代的引领者?

    当地时间11月17日,第23届全称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3次缔约方会议”的气候大会在德国波恩落下帷幕,会议旨在促进各方凝聚共识,增强气候谈判的决心,为2018年《巴黎协定》实施细则提供草案。

    为期两周的大会期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行动和中国代表团的积极作用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诸如“中国要扮演主角”“中国应当发挥领导作用”的声音不绝于耳。

    在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看来,所谓“引领”,是在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中,有些国家后撤了,而中国却能提出富有创新性的建议,并为各方所接受。

    他表示,中国将在多边进程中不断贡献“中国智慧”,提出“搭桥方案”,助各方弥合分歧。同时,中国将继续做好自己的事,“只有总结了自己的经验教训和最佳实践,才能在多边场合提出真知灼见”。

    早在2015年中国就承诺,将于2030年前后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最近10年,中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了41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做到应对气候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赢。

    “中国政府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接受《人民周刊》专访时表示,全球减排如果没有中国,数据不会那么靓丽,中国这个最大碳排放国以其付出的最大努力,作为气候方面的领跑者应该没有问题。

    近年来,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角色从参与者演变为贡献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引领者。

    后巴黎时代:中国努力

    解决气候变化难题,需全球合力。

    两年前,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国家通过《巴黎协定》这一历史性文件,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安排。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第二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气候协议,根据《巴黎协定》,各方以“自主贡献”方式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较工业化前水平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

    林伯强指出,巴黎协定是个很重要的节点,由于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废除《清洁电力计划》等一系列政策,为国际气候治理增加了新变数,中国不仅是达成协定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坚定的履约国。

    据世界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国、消费国和投资国。英国石油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戴思攀曾指出,中国正引领着全球可再生能源加速发展。2016年中国贡献了全球可再生能源增长的41%,超过经合组织的总增量。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在气候大会上表示,中方愿与各方携手,确保巴黎会议取得成功,加速推进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速巴黎协定后续谈判,奠定制度基础;二是对2018年促进性对话作出安排,充实动力基础;三是2020年前落实行动和承诺,筑牢互信的基础。

    当前,中国仍将继续推动《巴黎协定》的落实。2016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约43%,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已达13.3%。

    林伯强告诉记者,中国治理环境的目标与全球气候治理的目标是一致的:低碳减排。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具有现实意义。中国已经走到很重要阶段,面临治理环境的节点,与全球气候治理同步。

    中国角色:参与、贡献、引领

    第23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各国系列边会是本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重头戏,中方的表态和影响力格外引人关注,中国角举办边会时,场内常常连站的地方都没有。

    “气候大会上,中国的方案和建议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这与中国取得的成就有直接关系,中国不仅说还做,有很重要的表率作用。”林伯强认为,中国以实际行动参与到全球治理中,这一点有目共睹。

    2013年以来,中国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增长减缓,2015年在经济中速增长的情况下,与能源相关的碳排放下降0.6%;2016年,碳排放进一步下降0.35%,意味着中国的低碳发展已经呈现出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脱钩的基本特征。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到“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论述。

    林伯强认为,这是对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历史性的判断和认识,明确提出了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国家定位,从最初的参与者到积极建设的贡献者,以至目前世界公认的引领者。“十九大把目前中国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关系都讲述清楚了,朝前走的话,中国在这方面努力只会加大,不会减少。”

    中国在今年的气候大会上提出了“搭桥方案”,“明镜在线”指出,由此将树立起在全球气候治理领域的引领地位。

    解振华介绍,波恩气候大会中,出现很多分歧,其中,资金问题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谈判中较难达成一致的问题。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发达国家承诺2020年前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的气候资金。目前距离实现承诺目标仍有不小差距。中国代表团在本次大会谈判中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处理分歧时提出“搭桥方案”,寻找最大公约数,有效推动了谈判进程。

    中国表态:气候外交大国风范

    《巴黎协定》开启了国际社会通过国家自主贡献的形式,“自下而上”开展温室气体减排的新模式。然而,2017年6月,美国宣布计划退出《巴黎协定》,为国际气候治理的前景蒙上了阴影。

    根据联合国最新报告,当前各国承诺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与《巴黎协定》中要求的升温不超过2摄氏度的减排目标之间的缺口“高得惊人”,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

    “中国非常愿意和美国加强合作”,解振华明确表示,发展可再生能源,搞绿色建筑、低碳交通,对各国培育新兴产业、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改善环境都有好处。“不在这方面合作肯定不合适”。

    林伯强分析指出,特朗普退出巴黎协议,对巴黎协议是个重大打击,中国和美国同为最大碳排放大国,巴黎协议对美国的期望很大。美国作为发达国家具备支付能力,具备帮助其他弱小国家进行低碳减排的能力,中国目前现阶段主要起的还是表率作用、领先者作用,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能力还不具备在气候方面大规模的资金贡献。

    “除了资金方面,主要还是表率方面,如果美国自身减排达不到目标,中国和世界的努力也会大打折扣。”林伯强指出,因此气候治理的大国外交,也显得格外重要。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与国际合作中心国际部主任柴麒敏指出,随着美国的退出,全球气候治理领域的领导力面临更迭和分化,国际社会对治理模式变革以及中国引领未来进程、中欧开展气候合作充满期待。《巴黎协议》后,未来中国还将携手各国站在一个新的起点。

国内要闻备忘录
向世界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
倾听互联网领域的中国声音
为人民管好“钱袋子”
高校职称评审权下放如何监管
北京全面提升老年健康服务
国际要闻备忘录
全球气候治理“中国策”
沙特突然反腐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