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天网”网什么

陈诗娴 李贞 《 人民周刊 》(

    近几年来,我国安防行业已开始转型升级,以传统加工制造为主的安防生产商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今年九月,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辉煌中国》系列纪录片第五集,提到:中国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的视频监控网——“中国天网”,视频镜头超过2000万个,并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进行警务预测,在中国不仅全面普及,而且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天网”依托的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区分出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并能准确识别车辆种类以及行人的穿着、性别甚至年龄。

    经过向专家求证,这一技术正是中国“天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人检测识别系统。

    简单地说,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判断图像或者视频中是否存在行人,并给予精确定位。

    未来,在“互联网+”、“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互联网、生物识别、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将加快应用到安防产业,安防产业的信息技术服务水平将快速提高。

    守护百姓的眼睛

    “天网工程”是为满足城市治安防控和管理需要,在交通要道、治安卡口等公共聚集的复杂场所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利用GIS地图、图像采集、传输等技术对固定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和信息记录的视频监控系统。

    据悉,这是中央政法委牵头,由公安部联合工信部等多个部委共同发起建设的国家工程。

    2000万个镜头守护着你,让犯罪分子无处遁形。

    “我们的路面监控覆盖率相当高,发生一个违法犯罪警情,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调整到他身上的某一个我们需要的一个点位。”苏州市公安局民警钟聪称,天网工程根据这些信息,能够研判可能会诱发犯罪的蛛丝马迹。

    如此庞大的工程,达到了什么效果呢?

    湖南省长沙市自2011年启动“天网工程”以来,政府历时3年投入5.28 亿元人民币,建成公共监控摄像头5万多个,其中重点区域高清摄像头2.7万多个。

    “如果没有天网监控和警察,我不会这么快就找回走失的妈妈。”长沙市民熊女士对两年前找回走失母亲的经过记忆犹新。

    一个小小的摄像头,能发挥很大作用。2016年,长沙全市受理群众申请调阅视频图像7500余起,帮助群众找回丢失行李物品、调解处理矛盾纠纷5000余起,找回迷路和离家出走的儿童、老人等200余人。

    长沙的目的是构建“防控区域城乡覆盖、防控时空无缝对接、防范技术融合应用”的视频防控体系。重点监控点全部采用高清红外摄像头,即使在夜间也能清晰捕捉人的面部特征和活动轨迹,5万个监控摄像头犹如5万名不眠的警察,实现“人过留面、车过留牌”。

    而在江西南昌,据媒体报道报道,截至2016年8月,南昌共有视频监控资源35000多个。其中,高清探头18000多个。

    这些高清“天眼”功能强大:镜头放大,能看到百米外招生广告的电话号码;镜头放慢,能准确抓拍到高速行进中的车辆牌号;镜头转动,360度无盲点全覆盖。

    雪亮工程 深入乡村

    “天网工程”最开始是在城市中推广,而随着平安中国建设的推进,如何在基础安防设施较为薄弱的农村,更好地保障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安全,逐渐成了社会治理工作的重心。

    2016年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工作会议指出,中央已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纳入“十三五”规划和国家安全保障能力建设规划。而为了在乡村建设现代化的安全防控设施,“雪亮工程”应运而生。

    “雪亮工程”是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雪亮工程”最早在山东省平邑县开始探索,而今平邑县视频监控工作已超出了原本的功能,“其手机APP和家庭一键报警等智能化功能深入百姓生活,‘雪亮工程’已经成为平邑人民的便民工程。”山东省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李娥表示。

    四川省从2015年底开始逐步推广“雪亮工程”,截至2016年底,已有4800个村(社区)完成这一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在福建泉州,“城安系统”视频共享平台已整合接入近3万路镇、村级视频监控,为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大难题待解

    “天网工程”为社会稳定和案件侦破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也对犯罪分子产生了巨大威慑力。但在发展应用中也遭遇了一些瓶颈。

    河北信产科技有限公司郎江涛举例称,当案件正在发生时,公安部门要调取历史图像数据和实时数据,通过分析海量数据确定嫌疑人的行进路线。巨量工作单靠人工会花费很长时间,贻误战机。

    因此,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比如人脸识别、车牌识别、体貌特征识别等技术显得尤为必要。

    但根据网络最新曝出的这段视频,视频图像识别检测技术可能有了很大进展。

    除了技术瓶颈,天网系统与其他部门系统相互独立,存在对接难题,系统之间无法打通,侦破案件用到相关数据时,需要各种行政审批,拖延了侦破效率。

    第三,区域天网各自为政。当犯罪嫌疑人从一个行政区域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域时,案发地公安部门却无法及时调取相邻区域的天网数据。

    第四,“天网工程”对人、财、物需求巨大,投入的资金更是天文数字,且涉及其他单位的隐私等问题。

    郎江涛认为,最有可能的方式是各自建监控系统执行统一标准,并以适当方式接入天网。

    因此,提高天网工程数据分析能力,打通各系统数据库,实现区域之间联动,才能让“天眼”真正成为“火眼金睛”。

    亟需完善制度

    天网工程是否侵犯个人隐私也一直是公众关心的焦点,对于怎样保证个人信息不被泄漏的讨论,伴随天网工程壮大不断升温。

    公众为人身安全得到保障感到欣慰,也为自身隐私安全感到担忧。

    多位接受媒体采访的法律专家均认为,公安机关使用天网工程采集上述信息并不违规,也不涉及到侵犯个人隐私。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副院长薛军表示,天网工程采集信息不涉及到特定化的个人,而且在公共场合,一般不存在侵犯个人隐私的问题。

    “但是在使用的时候,如果未经授权或者不是出于刑事侦查的目的,会存在违法的可能。”北京律师徐凯认为,中国对采集这方面的信息,目前尚没有完整全面的规定。

    徐凯认为,公民个人信息虽是一项权利,但亦是一项义务,即经法律规定,必须向政府或运营主体提供。

    但政府机构采集了大量公民个人信息,由此建立了庞大的数据库,个人信息保护却尚未形成分层次、结构化的法律体系,这是个人信息权遇到的主要障碍。

    《民法总则》第111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值得欣慰的是,各地也意识到了这方面的问题。

    为了规范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保护公民隐私和信息安全,南昌和长沙都相继制定了《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办法》,从规划、建设、维护、应用、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明确。

    但目前,对天网工程管理的规范,还仅停留在地区层面,同时面临标准不一、执行不严的问题。

    因此,从全国层面制定标准统一的规范,对天网工程收集的信息严格监管,加强追责等制度建设变得愈加必要。

    天网工程疏而不漏,不仅表现在对犯罪分子的震慑惩治上,还表现在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上。

    未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视频监控系统将会产生更大的社会综合效益,助力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转型。

后矿井时代的新能源
“天网”网什么
林则徐夫妇的相处之道
饿肚子饿不死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