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老师没讲过的语文课

吴桐祯 《 人民周刊 》(

    “荒唐”的字面义是“浮夸不切实际”吗?

    很多人都用“说话浮夸不实或行为放荡”来解释“荒唐”这个词。严格地说,这样解释是不准确的。因为这样解释没能让人分清此词的本义与引申义。“荒唐”语出《庄子·天下》:“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觭(qī)见之也(以悠远的论说,以广大的言论,以不着边际之词,时时放纵而无拘无束,丝毫没有任何偏见)。”这段话是说庄子所喜欢的古代道术的。“荒”是“远”的意思,“唐”是“大”的意思,所以“荒唐”的本义乃是“广大”。由于“荒唐”所指的这个“广大”无边无际,这样后来就被引申指“说话浮夸不切实际或行为放荡无拘无束”。“荒唐”的含义被引申后,引申义使用的频率非常高,它的本义反被人淡漠以至完全被忽略了。因此,人们用它的引申义代替它的本义也就不足为奇了。

    为什么“物色”有“访求”的意思

    “物色”的“物”是事物,“色”是颜色,确实与“寻访寻求”这一动词从意义上说相去甚远。但是至今为什么要“寻求”某种人才时人们还是要用“物色”来表述呢?原来这是受了《后汉书》上一个历史事件的影响。《后汉书·严光传》:“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这段话说的是,严光(字子陵)他少年时曾经和汉光武皇帝刘秀同学,有很好的名声。等到刘秀当了皇帝时,他改名换姓隐遁了自身。刘秀思念他的贤才,就命令人按照严光的形体长相去访求他,最后把他找到了。找到以后征召他入朝,授给他谏议大夫的官职。严光不接受,又退隐于富春山。从上述可见,“物色”本是“形体(由‘物’引申而来)面貌(由‘色’引申而来)”的意思。由于刘秀用贤才严光的“物色”访求严光,这样就使“物色”带上了“访求”的意思。此后人们干脆就用“物色”表述“访求,搜寻”的意思了。如《新唐书》卷二二三上《李林甫传》:“初,林甫梦人皙而髯,将逼己。寤而物色,得斐宽,类所梦(当初,李林甫梦见一个白净而有胡须的人将要贴近自己。醒了以后即寻访这个人。找到了一个叫裴宽的很像是梦见的那个人)。”此中的“物色”即是“寻访”义。

    “落成”是“建筑物落地成功”之意吗

    不是。“落成”在古代确实是指居室建成。在今天也可指建筑物建成。但“落成”的“落”可不是“落地”的意思而是一种祭礼之名。在《左传·昭公七年》的《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中对“落”有解释。第一处是说:“宫室始成,祭之为落。”第二处是说:“言‘宫室始成,祭之为落者’,以其言落,必是以酒浇落之。虽不如庙以血涂其上,当祭中霤(liù)之神以安之”。第一处解释很明确,说明了“落”的含义。第二处解释是进一步说明“落”的,其中有两点要加以说明。第一,在春秋时代凡庙宇宫室建成都要举行祭祀典礼。举行祭祀典礼的目的是安稳宅神和土神(“中霤之神”)。第二,祭祀的方式不同,庙宇要用“衅”的方式即杀牲后以牲血涂其上,也可以称为“血祭”(亦见《左传正义》);宫室建成要用“落”即以酒浇之。由于“宫室始成,祭之为落”,“落”成了房屋建成的标志。因此就形成了“落成”这个词,用来表示“房屋建成”。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落成”常与“典礼”搭配。这也可以让我们想到“祭之为落”的渊源。关于如何逐字解释“落成”,《幼学琼林》释之为“落祭成功”。

    “莅临”为什么是敬词

    人们经常可以见到写有“欢迎××莅临××”这样字样的横幅挂在大厅中或单位的大门上。欢迎人到来为什么用“莅临”呢?这是因为“莅临”乃是敬词,被欢迎的一定是欢迎单位所尊重的人物。“临”语出多处,是“居高视下”的意思,引申为“到来”。如《史记·淮阴侯列传》:“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韩信曾经去探望樊哙将军,樊哙跪着迎接韩信,向韩信称臣并说:‘大王你肯于到舍下来!’韩信出门时笑着说:‘我和你们的地位是相等的啊!’)”从这段记载中可知:樊哙说“大王乃肯临臣”这句话,是他引为光荣之词,其中用了“临”这个词就有“非常尊重韩信的到来”之意。其次“莅”这个词,与“临”同义。如《易经·明夷》:“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光明进入地中,因而光明受到创伤。太阳普照万物但光芒过于强烈,万物也会受到伤害。做君子的应当领悟这一意义,当面临群众时就要隐藏自己的智慧,以平易的态度对待群众,这样才会被群众接纳,由此也才能了解群众的需要。这就是利用昏暗反而看得明显的道理。)”在这段话中,是把“莅”用于君子到群众中去。此中的“君子”不是一般的人,如不是“君王”起码也是领导群众的卿相,是群众所尊重的人物。不然,他也用不着“了解群众的需要”。由此可知,“莅临”乃是用两个同义的敬词组成的词。

    内容简介

    生活中,我们常常因“望文生义”而忽略了词义的复杂性和细微性,如为什么我们常用“几点了”来询问时间?“冷板凳”是怎样的板凳?“出色”与颜色有关吗?本书作者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吴桐祯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对常用词语的本义和引申过程进行说明,带领读者一起走进奇妙的语文世界。

    本书共收录了356个问题,辨析了500余个词语,涉及古代传统文化、字义的演变、词语辨析等,并附字形演变图与古诗文佐以说明。

老师没讲过的语文课
干娘住在村西头
我和我妈
江南童谣
岛上人家
独立与抱团
在加速变化的时代里,学会暂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