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一带一路”:讲好故事,提升形象

北京交通大学话语与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心教授 刘立华 《 人民周刊 》(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一项充满中国智慧的共同繁荣发展的方案,已获得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支持。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中国在与世界互动过程中依然面临很多的问题和挑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带一路”战略在提供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很多的挑战和困难。其中,如何对外有效地传播“一带一路”以及如何讲述“一带一路”的故事成了当前“一带一路”战略推广的重要内容。

    一、提高“一带一路”对外传播紧迫性的认识

    “一带一路”战略作为本届政府提出的重大国家战略,涉及亚非、亚欧,甚至辐射到太平洋沿岸国家的宏大战略规划。我国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方面的投入显著加强,但是由于“一带一路”战略涉及国家和地区众多,受众繁杂,这就有可能导致我国在对外传播“一带一路”时困难重重。我们所面临的困难主要有:

    1、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质疑不断

    “一带一路”战略作为本届政府提出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涉及亚非、亚欧,甚至辐射到太平洋沿岸国家的宏大战略规划。但是有些国家出于各种目的,对“一带一路”提出各种各样的质疑。一些国家怀疑中国借此“扩张”,对于合作共建,把经济问题政治化;一些大国出于排斥异己的私心,甚至对自己的伙伴国施加压力,制定以我为主的“反计划”,对我国提出的丝路基金和亚投行表示反对。国外个别媒体对“一带一路”存在误读和偏见,观点偏激,误导受众。例如,《金融时报》发表的文章指出,“一带一路”是中国转移过剩产能的计划”,是“一种经济的扩张,中亚国家之所以接受这一倡议,也是源于中国的努力和中亚经济的不景气”。同时,有些人对“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所带来的利益分配也感到担心。正如一个哈萨克族的执行官员说“中国的投资一定会促进我们的经济,前景也很美好,但是谁会获得利益?是普通人还是有权力的人?”

    2、中国急需打造融通中外的话语模式

    2015年5月,习近平就《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他希望《人民日报》海外版以创刊30年为起点,总结经验、发挥优势、锐意创新,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成为增信释疑、凝心聚力的桥梁纽带。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国独特的文化造就了我国相对独特的话语模式,中国的媒体话语也带有一定的官方话语色彩。我们的话语模式相对单一,缺乏灵活性,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既有经济政治体制相对成熟的西方国家,也有各方面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沿线国家的文化、宗教也有很大的差异。

    3、中国急需形成“一带一路”对外传播的合力

    自从我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宏大战略以来,国内很多高校、研究机构纷纷成立研究机构或是“一带一路”研究智库,但是,很多研究机构或是智库的工作大多是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地理、历史、宗教、经济规划等基本情况,很少把以上研究与“一带一路”所涉及的话语权、话语体系以及国家形象结合起来。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在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的合力还不够,相关的研究还没有最终形成整体上的合力。

    二、讲好一带一路故事,提升大国国际影响力的建议

    针对我国在“一带一路”对外传播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对外传播的建议如下:

    1、积极回答质疑

    近年来,有学者指出,中国的对外传播存在一种“被动反应”的模式。我们往往是针对某些国家提出的诸如人权问题、西藏问题等进行解释或是说明。“一带一路”或是“中国梦”恰是中国主动设置议题,占领话语高地的伟大创举。对待“一带一路”的对外传播,我们应该细心研究,对各种质疑或是可能出现的疑问以及相关国家的担心和忧虑及早研究,主动设置议题,积极应对质疑,消解疑问。

    2、优化话语体系,打造融通中外的话语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对话语传播的理念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我们重视对外传播能力的建设,同时更加注重话语体系和话语实践的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19日至20日举行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对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对世界上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对各国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我们要加强宣传报道,以利于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一论述为“一带一路”的对外传播和故事讲述指明了方向。

    3、创新故事主题,凸显合作、和平、发展

    话语主题,通俗来讲则是讲话涉及到的题目。在一带一路故事讲述过程中,应凸显和平、合作、共赢、发展这四个主题。一带一路涉及国家或是地区中,有些国家战乱频繁,有些则深受的折磨。如果我们在“一带一路”故事讲述中凸显发展和合作,一合作和发展消解冲突,那就有可能赢得相关国家的民心。同时中国一发展促和平的典型案例也是“一带一路”故事的重要主题。

    4、创新故事讲述模式、凸显个人情怀和家国天下

    话语模式是指话语的具体形式,即话语信息的传递形式。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其话语实践中,使用鲜活生动的话语模式,征服了国内、国际受众,极大地专递了中国的价值观,推进了中国复兴大业的发展。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的演讲中充分利用多种话语模式,例如列数据、讲故事、引典故、谈个人体验等多种话语模式,充分利用话语的“移情”作用,拉近了中非之间的社会距离。

    5、整合研究,形成“一带一路”对外传播合力

    国内对“一带一路”的传播研究和实践业已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存在进一步思考和扩展的空间。一方面,现有研究和实践多侧重于考察西方国家主流媒体对于“一带一路”的塑造,针对中国在中东、东南亚、非洲、拉美以及加勒比海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国家形象传播研究比较零散,且缺乏系统研究和实践。二是一带一路涉及方面甚广,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需要物质实践和话语实践的辩证统一,最终形成合力。“一带一路”沿线地域辽阔、环境各异,各国人民的利益诉求也不一样。如何针对沿线国家人民千差万别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中国国家形象传播,也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系统工程,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进行统筹思考。

    (本文系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专项委托课题“中国对外传播过程中的话语讲述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

坚守初心本色 聚力强军兴军
“一带一路”:讲好故事,提升形象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