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食品添加剂不是“鬼”

张静 《 人民周刊 》(

    “如果有餐厅打出这样的广告:‘本餐厅食品均不含味精及任何食品添加剂’,那绝对是个谎言。”现代社会“如果你想躲开食品添加剂,那只能穿越回原始人的穴居时代。”作为我国食品行业里唯一的院士,孙宝国的这两句话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1984年我大学毕业时,老百姓对食品添加剂可没这么关心,那时候都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名词,我出去一般对人说自己是做香料的。”在孙宝国的印象里,食品添加剂一下子吸引了公众的眼球,大概是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那时就有媒体或专家说,三聚氰胺不是一种好的食品添加剂。这真是冤枉,三聚氰胺压根就不是食品添加剂,是一种非法添加物。从此以讹传讹,又出了苏丹红、瘦肉精,这些非法添加物也被不少人误认为是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就这么背上了黑锅,怎么也甩不掉,而且越抹越黑。

    提起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的区别,就得说到我国食品添加剂许可制度了。孙宝国解释,1981年中国出台了第一个食品添加剂许可制名单——《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这个标准采用的是国际惯例,名单上700种物质是当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这之前,中国没有食品添加剂方面的国家标准,只要安全可靠、加工制作食品时需要就可以用。在这之后,中国的食品添加剂快速发展,到2012年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已经有2500多种。“三聚氰胺、苏丹红、吊白块、瘦肉精从来就没有进入过这份名单,根本就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非法添加物。”

    很少有人知道,食品添加剂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越是发达国家,食品添加剂品种越多,人均使用量越大,比如美国就是世界上食品添加剂人均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孙宝国指出,“在我国,公众和舆论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和一些不理性对待,终将对这个产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食品添加剂在今天几乎到了谈“添”色变的地步,“这种误解,在全世界任何国家都没有过,只是在中国发生了。”

    中国人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有多深?这从满大街的“零添加”“纯天然”广告中就能窥得一斑。且不说这些广告是否真实,让我们假设一下,如果生活中没有食品添加剂,那会是什么样子——

    “首先,商店里卖的和饭店里制作的食物,你都吃不上了,因为那里面几乎都有食品添加剂。面包、饼干里有膨松剂;巧克力、冰激凌里有乳化剂;火腿肠里有护色剂和防腐剂;可乐里有着色剂和酸味调节剂;啤酒里有防腐剂、二氧化碳;干红里有防腐剂、二氧化硫;豆腐里有卤水,主要成分是氯化镁;油条里有明矾,是膨松剂;口香糖里有甜味剂和胶姆糖基础剂;味精学名叫谷氨酸钠,是增味剂;鸡精里除了谷氨酸钠,还有肌苷酸钠、鸟苷酸钠、鸡肉香精,这些都是食品添加剂……如果你觉得在家做饭就能远离食品添加剂,更是大错特错。大米中有防腐剂;面粉中有抗结剂和防腐剂;油要用到脱色剂和抗氧化剂;盐里有抗结剂;酱油和醋里都有防腐剂;发馒头要用到膨松剂……就算是水果,你也只能吃本地生产的,因为外地运来的或反季节水果都要用上保鲜剂和防腐剂。”孙宝国介绍,离开了食品添加剂,大概人们只能吃白水煮菜,或倒退到吃野果野菜的原始时代。

臭氧污染看不见,却比PM2.5更可怕
爱情是一场化学反应
食品添加剂不是“鬼”
傲雪孤寒,长成他喜欢的模样
慢性肾脏病亟须早诊早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