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贵州:精准“点穴”开启“云”上扶贫密码

杨光 《 人民周刊 》(

    “贵州扶贫云”和“精准扶贫9+1”通过大数据开启“云”上扶贫密码,贵州率先在全国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东部、有别于其他西部地区的扶贫新路。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函复贵州省人民政府,同意该省组建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大数据结合大扶贫,到底能擦出什么样的火花?“贵州扶贫云”和“精准扶贫9+1”通过大数据开启“云”上扶贫密码,贵州率先在全国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东部、有别于其他西部地区的扶贫新路。

    “找穴”要靠大数据

    精准扶贫就像“点穴治病”。其中,“点功”很重要。

    对于贵州尚未脱贫的493万贫困人口,要想实现脱贫致富“一个都不能少”,贵州不仅要练好“点功”,还必须找准“穴位”。怎么找?关键得靠大数据。5年内实现493万人的精准帮扶,不谈扶贫工作中必要的数据交换与处理,单是贫困人口的信息储存就是一个异常庞大的工程。要想推动扶贫开发由“输血式”“粗放式”“被动式”“分散式”扶贫向“造血式”“精准式”“参与式”“整体式”扶贫转变,在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利用大数据推进大扶贫,实现挂图作战、按图销号的扶贫新局面,既是新形势下创新扶贫开发工作的客观需要,也是大数据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日趋成熟,大数据发展所产生的协同效应也日益显现。大数据的效能不再只是停留于数据本身,由大数据发展所引发的“扶贫+”理念也在贵州应运而生。

    2015年,在探索“互联网+扶贫”模式的过程中,贵州打破思维局限,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扶贫+”理念。这种基于“互联网+”理念的新思路,以大数据为纽带,将卫计、国土、农业、林业、水利、金融、气象、统计、教育、民委、财政、审计、移民、人社、车管等多个部门工作与扶贫工作相融合,开创了精准“找穴”、精准“点穴”的新局面。

    以民政工作为例,在4类贫困人口中,有些贫困户既是民政部门的工作对象,也是扶贫部门的工作对象。由于扶贫部门和民政部门的工作对象存在交叉,要想将扶贫政策尽快惠及到所有的贫困群体,就必须形成部门间的有效衔接。在实现“扶贫+民政”之后,扶贫部门就能与民政部门实现扶贫开发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衔接,从而避免在扶贫工作中因各部门信息不对称而浪费的人力和物力。

    以教育工作为例,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扶贫工作中挖穷根、扶根本的百年大计,如何将“雨露计划”“9+3”等政策精准落实到每个在读的贫困家庭子女身上,找大数据帮忙,也是个好方法。教育部门没有贫困人口数据,扶贫部门没有孩子在读的数据,若实现“扶贫+教育”,就能将两个部门联系起来,提高工作效率,帮助政策实现精准落实。

    “点穴”还需谋新路

    在扶贫工作中,如果做好了“精准”二字,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扶贫云”建设具体负责人韩易霖介绍:“之所以要建设‘扶贫云’,最大的目的就是帮助实现精准脱贫。”

    大数据是贵州的“长板”,脱贫攻坚是贵州的“短板”,大数据是突围战,大扶贫是攻坚战,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集众智、汇众力,出实招、用实劲,就能将短板补齐,将长板做优。

    要发展就要创新。换一个角度、换一个维度、换一个基点、换一种思路,将大数据与扶贫工作相结合。用信息化的手段辅助政府的决策,用信息化的手段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用信息化的手段构筑社会大扶贫格局,确保精准扶贫的各项政策有效落实,做好“互联网+”思维的延续再创造,贵州的实践正走在前面。

    2015年12月25日,基于“扶贫+”理念,贵州率先在“云上贵州”完成了“扶贫云”的基础框架搭建,围绕精准识别,初步建成了指挥调度平台、责任监控平台、任务监控平台、项目资金监控平台、脱贫管理平台。通过“扶贫云”,贵州将实现对493万贫困人口、9000个贫困村、934个贫困乡镇、66个贫困县和有扶贫开发任务地区的动态监测。干部群众心里有底了,各项工作落实清晰了,基于“互联网+”又服务于“互联网+”的“扶贫+”模式,既为脱贫攻坚谋划了战略布局,又提供了良性支撑。利用“扶贫+”为新辐射点向外辐射,“扶贫云”的建设也将激活全民扶贫的新局面。

    北京现代金融研究院院长刘文献在参观“9+1”精准扶贫展区时表示,“9+1”精准扶贫,就是贵州将“互联网+”思维延续再创造的一个典型例子。

    1月12日,在全国网络媒体“脱贫攻坚看贵州”主题采访活动暨首批全国网络媒体记者“走转改”活动的启动仪式上,中央网信办提出:如果我们通过网络的力量发动9个网民帮助1个贫困人口,以“9+1”精准扶贫的方式,在全社会弘扬“善动力”,将切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速助力。

    1月13日,网络大V“点子正”结对帮扶毕节七星关区长春堡垭关村贫困户张永玲,成功组建第一个“9”,张永玲一家成为第一个“1”。

    1月底,贵州率先在全国响应,接连启动了“助推网络‘精准扶贫9+1’贵阳在聚力”活动和“‘9+1’从贵州出发”活动。

    2月初,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新浪微博联合发起的“9+1我们一起过大年”在春节期间“9+1”再次引爆互联网,仅13天就筹集爱心红包18271份,募集善款1827106元,捐款人数达到16254人。

    贫困家庭的有效信息通过河北、贵州两省扶贫机构及相关公益组织确认,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官方微博分批向社会进行了公示,这次活动为贵州、河北的4035户贫困家庭送去了900元的暖年红包。

    活动期间,贵州以大数据为助推器,通过建成“1+1直通车”,搭建了爱心人士和贫困人群的信息公开桥梁,使所得善款能够“精准定向”,最快速度汇入每个贫困户提供的银行账号内,确保了每个贫困户能够第一时间拿到善款,实现了真正的点对点帮扶。

    “上云”仍需快脚步

    2015年10月18日,在贵州省扶贫开发大会上。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指出:“希望贵州把扶贫开发的大数据也继续建成全国的样板”。

    打破大数据运用中的单一模式,开创“互联网+扶贫”模式的新维度,深挖大数据的核心价值,贵州的脚步一刻也不能停。

    贵州的扶贫工作与全国其他地方有所不同,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十二五”期间,通过大力实施“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出台“1+10”配套文件等举措,贵州共减少贫困人口656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从33.4%下降到14.3%,35个贫困县、744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创造了扶贫开发的省级样板。

    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力军,也作为全国发展大数据的先行者,贵州“互联网+扶贫”新模式的未来值得展望。

    今年6月底前,贵州预计将建成扶贫工作统一的数据支撑、项目申报、资金争取、脱贫管理、绩效评估、任务督查、工作考核等7个管理平台,实现对贫困县、贫困乡、贫困村、贫困户的动态化、数字化、常态化精准管理,为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提供坚实保障,建成全国扶贫系统的省级样板。

    届时,除了将原贵州省精准扶贫信息平台中原有核心政务系统逐步迁移到“云上贵州”平台外,“扶贫云”还将支撑全省扶贫工作者近35000人大规模并发应用。

    由于“扶贫云”覆盖全省18000多个村,通过移动端采集数据,并连接社会资源开展扶贫开发业务,利用电子政务云移动终端建立方案、统一的身份认证及政务外网与互联网的通道,贵州将实现扶贫开发业务的“上云”。在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统一数据的基础上,利用“云上贵州”平台所提供的存储和云计算服务,贵州将有效节约建设和运维成本,搭建与国务院扶贫办系统的后台接口,实现与国家扶贫数据实时同步。

    举全省之力、集全国之智,将有限的扶贫资源瞄准最需要的贫困群体,最大限度地消除政策和资源偏离。作为贵州连接世界的时空隧道和后发赶超的最短直线,大数据提供了贵州与全国实现同步小康的强劲动力。

国内要闻备忘录
谈网络,听总书记娓娓道来
瑞士,中国首个创新战略伙伴
贵州:精准“点穴”开启“云”上扶贫密码
直达中南海的内参,怎样影响中国
工资高增长时代真的结束了吗
请关爱“来自星星的孩子”
国际要闻备忘录
这次联合国秘书长选得“不一样”
日本“过劳死”持续“高烧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