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为植物去魅

韩松落 《 人民文摘 》(

    向日葵的花盘总是旋向太阳的方向,夜晚的柳林在风中缓缓摇摆,像是充满密语……少时在农场生活时,植物就是这样让我觉得灵气逼人。此后多年,那些介绍植物感知能力的文章,都在延续我的这种感受:给番茄听音乐,会令番茄增产;给花卉听音乐,花卉会更加艳丽;在一株植物旁边砍削另一株植物,会让它们愤怒及惊恐。但《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却告诉我们,这些很可能是误会。

    比如植物的“听觉”传说。丹尼尔·查莫维茨指出,对植物听觉能力的研究,很多是达不到标准的,不足以给出“植物能‘听’的真实证据”,比如一位名叫多罗西·雷塔拉克的研究者所做的研究。类似的实验猛一看很严谨,但事实上,它们就像丹尼尔·查莫维茨所说的那样,“总能够向我们透露科学家自己的音乐品位”。多罗西·雷塔拉克选了一些植物,给它们播放音乐,然后观测植物的生长状况。最后,她得出结论,当植物暴露在古典音乐中时,往往生长得很茁壮,一旦给它们播放摇滚乐,比如《齐柏林飞艇》和《吉米·亨德里克斯》,植物的生长就变慢了。她借此提出了一种可能,摇滚乐对植物生长有害,对人类可能也是这样。她把她的研究结果写成了《音乐之声和植物》这本书,在20世纪60年代风行一时。

    丹尼尔·查莫维茨却认为,这位热爱古典音乐的女士所做的实验有很多漏洞。比如,她所使用的植物数量、重复次数都很少,实验的条件堪称简陋,检测土壤湿度时,基本靠摸。她所引述的文献,多半来自音乐家和神学家,从没有生物学家。但在那个年代,在整个世界的宗教需求和保守主义的联动下,在感伤主义、神秘主义情绪的催化下,这类论调很有市场,得到了媒体的大力支持。1973年出版的《植物的秘密生活》也在这种气氛下成了经典,书商在推介这本书时,称它是“对植物与人类之间的肉体、情绪和灵魂关系的迷人论述”,它不只影响了人们对植物的看法,也进一步推动了宗教情绪和神秘主义的蔓延。

    而后来的许多实验却证明了植物很可能是“聋子”。声音对植物没有什么影响,这也是植物本身演化进程的选择:它们不能移动,声音带来的警示作用,对它们并无意义,打草不会惊到草。那些声音对植物产生的影响,很可能都是纯物理性的,比如,实验用的音箱发出的热量,影响了植物生长,摇滚乐的鼓点形成的声波,使它们仿佛置身于风暴之中,对它们产生了直接的刺激。

    显然,丹尼尔·查莫维茨的《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是冲着给植物去魅而写的,他告诉我们,植物的感光能力建立在什么样的生物基础上,植物的“嗅觉”“触觉”“记忆能力”都是怎样形成的,人们又是怎样利用这些能力的。比如,菊花通常是在秋天开花,但花农为了让菊花的花期落到春天,落在母亲节前夕,就会动用光照手段,每天晚上给温室里的菊花几分钟光照,就会让它们不开花,春天来临之前,停止这种光照,让它们睡安稳觉,菊花就开了。

    一直以来,哪怕是在科研领域,人们也热衷于对植物进行拟人化的描述,丹尼尔·查莫维茨不同意这种方式,他认为,人之所以能处理外界的刺激,能形成快乐或痛苦的主观感受,是因为人有大脑,而植物没有大脑。所以,他虽然使用了“听”和“看”来描述植物的感知能力,却都给它们加上引号,并且和人类的听看能力进行对照,他只是为了给读者一个参照的坐标。

    显然,“万物有灵”是人类在刚开始认识世界时的判断,“灵”是人类的自我投射,是对整个世界的共鸣期待。在这种期待映照下,山水有情,星辰的组合自有意味,松涛的轰鸣像是合唱,让人在这个世界上不感到孤独,让生命生发出故事,附着上意义。而在一个科学家眼里,这些都要有科学的解释。

    但他也不否认,人类和植物有相近的生理特征,有相同的基因,只是演化之路上的某些因缘际会,让我们绝尘而去,没有成为玫瑰、蒲公英、菟丝草或者攀爬在墙上的常青藤。在这种差别里,隐藏着生命的秘密,这种秘密,是灵气,也是情意。

中国核企走出去与日韩有深刻区别
喝碳酸饮料真的会使骨骼变脆?
月球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为植物去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