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空荡荡的墓志铭

张达明 《 人民文摘 》(

    海明威认为,与其苟活于世,不如用死亡为自己的平庸生活,提前划上句号。

    1954年,厄内斯特·米勒·海明威的优秀作品《老人与海》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并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对此,海明威认为:“她是我这辈子所能写的最好的一部作品,尤其书中那句‘人可以被毁灭,却不可以被战胜’的话,已成为我人生的座右铭。”  

    然而,海明威并没完全履行自己的诺言,在他获得诺贝尔奖文学奖7年后,他用猎枪结束了自己年仅62岁的生命。

    海明威死后,简陋的墓碑上只刻着简单的几十个字:“厄内斯特·米勒·海明威,生于1899年7月21日,死于1961年7月2日”。

    这样一个伟大的作家,却为什么只在墓碑上镌刻着如此简单的生平,这不免让世人浮想联翩。

    2002年1月13日,《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原型桑提亚哥——104岁的格雷戈里奥·富·恩斯特,在古巴首都哈瓦那郊区小渔村科吉马家中去世。消息公布的第二天,全球共有30多家网站几乎同时发布了这样一张问卷——

    厄内斯特·米勒·海明威,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一个令世人非常敬慕的男人,竟莫名其妙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他的那位朋友——一个靠出海打鱼为生的渔夫却悠然自得地颐养天年,请问,一个几乎拥有全世界的人,为什么选择了怯懦的死亡,而那个几乎一无所有的捕鱼老人,却选择了勇敢地活下去?请把心中的最佳答案告诉我们,因为,海明威的墓碑至今还令人心酸地空着。

    这样的问卷,一时引起了无数人的极大兴趣,每个网站的日平均点击量都超过1000多次。各网站经过认真筛选整理,最后确认有其中三条比较适合用于海明威的碑文:

    第一条碑文——墓碑的正面为:人生最大的满足来自于对目标的追求。

    墓碑的背面为:一个人,一旦在所从事的领域达到了顶峰,他就会产生巨大的落寞感,而这种可怕的感觉所引申的迷茫和绝望,绝对会让上帝把他召唤而去。

    第二条碑文——墓碑的正面为:成功其实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  

    墓碑的背面为:虽然人人都在追求成功,但又有几人真正知道,在成功的同时,魔鬼也会紧随其后。因此,也许只有魔鬼才能充当救命天使的角色。

    第三条碑文——墓碑的正面为:?!

    墓碑的背面为:与其折磨一个生命,不如让那个生命安息。

    究竟到底哪种墓志铭更适合于海明威,一时间众说纷纭。这时,富恩斯特的儿子突然公布了海明威去世前一天写给他父亲的信:

    “人生最大的满足不是对地位、收入、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的满足,而是对自己的满足。现在,我所有的希望已经破灭,我那意味着一切的天赋如今已经抛弃了我,我辉煌的历程已经殆尽,为维护完美的自我,我必须毫不犹豫地消灭自己。”

    读着海明威这封看似大彻大悟的信件,人们仿佛明白了他的死因:作为公众人物,他已不堪来自各方的非议和重压,而且他很难突破自我,创作出比《老人与海》更优秀的作品。这种失败,足以摧毁这位作家硬汉。他认为,与其苟活于世,不如用死亡为自己的平庸生活,提前划上句号。

    于是,海明威在巨大的挫败感和抑郁中,痛苦地走上绝路。

    最终,发布问卷的所有网站,终究不能定夺海明威的墓志铭。

    现在,海明威的墓碑上依然是那寥寥的十几个字,墓志铭愈发显得空荡寂寥,留给后人的,只有无穷的惋惜与遐想。

毕业证书上的照片
领先方为大师
棋盘上的茶人生
“致青春”背后的时代伤感
一个乞丐的心灵
空荡荡的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