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需要多少个国际化大都市?

赵晓霞 张意轩 杨旭 《 人民文摘 》(

    面对目前超200个城市要建国际化大都市,北京市石景山区委书记荣华认为:“加快城市化进程非常有必要,但城市化不是国际大都市化。”

    来自媒体报道的数据显示,1998年,中国有78个城市表示要建国际化大都市。2003年,有182个城市提出要建国际化大都市。截至目前,中国以国际化大都市为建设目标的城市则已经超过200个。在不少城市满怀壮志,纷纷将未来建设目标指向国际化大都市时,一些专家学者对此表示忧虑,并指出,城市建设应多些科学态度和人文意识,少些盲目决策和浮躁心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不能遍地开花。

    需要多少个国际化大都市?  

    在2011年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城市定位与国际化大都市相近或相关的只有北京、上海等为数不多的城市。在该规划的表述中,用的是“将来时”,北京被定位为“着眼建设世界城市”,上海被定位为“建设国际大都市”。

    在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看来,所谓国际化大都市,并不单纯指它的规模,也不是说它的经济指标,而是指它会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在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体现出国际化大都市的品质。比如大家公认的纽约、伦敦等。

    面对目前超200个城市要建国际化大都市,北京市石景山区委书记荣华认为:“加快城市化进程非常有必要,但城市化不是国际大都市化。”

    荣华表示,城市能发展成什么样,还是要看自己有什么,必须根据自己的历史沿革、地区情况、发展优势,来选择发展路径。比如北京,它是文化、政治中心,所以它所提出的建设世界城市,有它独特的地域优势,但也不是所有项目都齐头并进,所有“中心”都往身上揽,首先突出的就是文化中心和政治中心。

    不能为国际化而国际化

    “一个城市,如何很好地发挥它的城市功能,是一件非常复杂、非常难的事,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巨系统工程。”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方精云表示,在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不是所有城市都适宜发展为大城市,建国际化大都市也不能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他提醒,城市的发展规模和当地所处的地理环境也有关系。

    单霁翔强调:“城市建设一定要找准定位,有自己的‘性格’,而不是不切实际,盲目地跟着别的城市走。”

    他说,要避免城市建设的失调:“一些城市在建设中缺少科学态度和人文意识,却多了一些盲目决策和浮躁心态。一些城市盲目追求变大、变新、变洋,热衷于建设大广场、大草坪、景观大道、豪华办公楼和‘标志性’建筑,而这些项目却突出功能主题而忘掉文化责任。”

    荣华认为,且不说纷纷把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作为发展方向的城市有没有达标的潜力和实力,单就执政理念而言,可能就有一些偏差。“说到底,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空喊现象,还是出于不正确的政绩观和地区攀比心理,最后沦为炒概念。”

中国需要多少个国际化大都市?
大城市病如何化解?
均衡的城市化:让青春随处安放
美国城镇化的“破”与“立”
城镇化可“取经”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