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诺贝尔文学奖也有“另类”

邓凌原 《 人民文摘 》(

    自1901年法国诗人普吕多姆获得首届诺贝尔文学奖以来,这个举世闻名的世界顶级奖项已经走过了百年的路程,共百余位作家获得这一奖项。在这其中出现了一些特殊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其独特的获奖故事让读者饶有兴致。

    颁给已去世作家

    众所周知,老舍曾在1968年征服了诺贝尔奖评委会,成为当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最后一个候选人。然而,当瑞典驻华大使准备专程到中国寻访老舍下落时,却一直没有回信。因为,老舍已于两年前投太平湖自尽。得知真相后,按照不颁奖给死亡作家的成例,瑞典皇家文学院把奖颁给了同样来自东方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

    从1974年起,诺贝尔奖基金会颁布章程,规定诺贝尔奖不能颁发给已经去世的人,除非获奖人是在奖项已经宣布之后去世的。

    而在此之前,诺贝尔文学奖曾有一次颁给了已经去世的作家——瑞典诗人埃利克·阿克塞尔·卡尔费尔德。

    身为该奖评委和终身秘书,瑞典文学院几次提名颁奖给卡尔费尔德,他都因为避嫌而推辞。1931年11月,卡尔费尔德终于凭借作品《荒原和爱情》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由于他在诗作的艺术价值上,从没有人怀疑过。”而此时,卡尔费尔德已经去世了半年时间。

    尽管已不在人世,但卡尔费尔德“歌唱自然、青春和爱情”却流传千古,并出色地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创造出一种富于张力的新形式,使瑞典诗律复兴和形式改革臻于完美境地。

    首次颁给女性作家

    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是19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她既是瑞典第一位得到这一荣誉的作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这一文学奖的女性。她的获奖理由是:“由于她作品中特有的高贵的理想主义、丰富的想象力、平易而优美的风格。”

    在她的致谢演说中,拉格洛芙认为,接受诺贝尔奖是“一件难以应付的事情”;最有趣的是,拉格洛芙认为自己欠了一大笔债,不知该如何偿还。她认为自己欠了祖先和前辈们的,因为老人们给她讲了无数童话和英雄传奇故事,流浪艺人唱歌谣,演滑稽戏给过她营养,修士修女们给她讲述过许多动人故事,面对先辈给她的这些无比厚重的礼物,她不知该怎样才能回报。同时她认为,自己还欠整个大自然的,因为“飞禽走兽、花草树木,它们无一不把自己的奥秘告诉了我。”

    她还列举出更多的债主,说自己还欠教她写字的人,欠那些写散文、韵文的好手,欠挪威、瑞典、俄罗斯等一切新老作家的巨债,因为自己曾受惠于他们的恩泽,偷用了他们的不少东西。拉格洛芙说,帮助过她的人实在是太多了,那些珍视她的作品,替她创造各种机会的人,“他们给了我比生命本身更美好的东西,使我能拥有伟大的爱、崇高的荣誉和名声。这些情谊如何才能报答?”

    颁给“业余作家”

    德国女作家和诗人赫塔·米勒于200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获奖理由是:“作品兼具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一无所有、无所寄托者的境况。”

    与其他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相比,赫塔·米勒在欧洲文学圈子里顶多只能算得上是“业余作家”,平时还需要打工维持生活。

    不仅如此,当时已56岁的赫塔·米勒在中国的知名度可以说几乎为零——甚至有媒体采访德国文学专家,他们对她的了解也并不多。她在中国大陆没有任何译本,在台湾仅有一部作品出版。

    获奖后,赫塔·米勒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表示:“起初我并未打算写作,只是不堪越来越多的刁难,父亲又刚刚去世,我对自己身处何地,自己究竟是谁感到迷惘。我成了国家公敌,工厂的同事对我避之唯恐不及,这一切让我陷入孤独无助的深渊。痛苦中我选择了写作,写我的家乡尼茨基村的故事,写那里的农民,他们世世代代生活了三百多年的地方。人们离开村子是因为世界大战,或者被流放。活下来的人,像被磁铁深深吸引一样,又回到村庄。”

    颁给“拒绝者”

    在中国,鲁迅、胡适等人都曾拒绝过诺贝尔文学奖,但这是在他们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时候。在世界历史上,也曾有作家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拒绝领奖,而他们拒绝的理由,与鲁迅、胡适一样——他们淡泊名利,虚怀若谷。

    爱尔兰作家萧伯纳于192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他却非常幽默地表示:“干嘛要在一个老头子的脖子上系上一只金铃?”他又说:“这件事我实在有点想不通。我想我之所以获奖是由于我今年没有写出半个字。”?

    萧伯纳领了奖状后,把它挂在别墅墙上一个不显眼的角落里,并将这笔约合8000英镑的奖金捐给了瑞典的穷作家们。

    法国哲学家、作家萨特于196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理由是:“他那思想丰富、充满自由气息和探求真理精神的作品已对我们这个时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可是,这位具有奇异思想的作家,在没有任何外界压力的情况下,即刻向全世界发表了一个声明,拒绝接受此项桂冠。他的理由也很简单:“谢绝一切来自官方的荣誉”。他认为自己取得的成绩,已经“随风而去”,只有“未来在吸引他”。

    2004年10月7日,瑞典文学院宣布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为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理由是:“她的小说和戏剧具有音乐般的韵律,她的作品以非凡的充满激情的语言揭示了社会上的陈腐现象及其禁锢力的荒诞不经。”

    在得知自己已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奥地利人后,耶利内克并未如人们意料的那样激动。相反,她发表声明,正式宣布自己不会去斯德哥尔摩接受该项大奖。她罗列了两条理由:第一,身体健康状况不佳;第二,她认为自己没有资格获得这一大奖。

    耶利内克说,在得知荣获如此崇高的奖项后,她感觉到的“不是高兴,而是绝望”。“我从来没有想过,我本人能获得诺贝尔奖,或许,这一奖项是应颁发给另外一位奥地利作家彼杰尔·汉德克的。”

查韦斯的最后时光
在美国,将来什么工作最抢手
各国黄金储备的秘密
国外公务员工资知多少
谁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
日本人为何不给老人让座
诺贝尔文学奖也有“另类”
加拿大小学生没课本
在瑞士见识“体面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