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姆拉迪奇:从“英雄”到“弃儿”

尚之 《 人民文摘 》(

    2011年5月26日清晨4时,塞尔维亚北部拉扎雷沃村。几名警察突然闯入一间房子,拔枪对准一位老人:“你是姆拉迪奇吗?”老人抬起头,平静地说:“恭喜,你们终于找到了你们要找的人。”

    他,就是被联合国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刑事法庭(前南刑庭)通缉多年的前波黑塞族部队司令拉特科·姆拉迪奇。

    16年前,姆拉迪奇是叱咤风云的“铁血将军”;16年后,他形容枯槁,俨然已届风烛残年。

    没有抵抗,没有争辩,他戴上手铐,被迅速带走。在这个寂静的早晨,在这个寂寥的村庄,他留下了巴尔干半岛冷战时代最后一个凋零的背影。

    英雄·魔鬼

    对于姆拉迪奇,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脸:在不少国人眼里,他是一个“民族英雄”,在波黑战争中,曾率领8万塞族军队,攻占70%以上波黑版图,要不是后来北约横插一杠,他很可能作为“开国元勋”而被载入史册;但在国际社会看来,他却是一个双手沾满鲜血的“屠夫”、十恶不赦的“恶魔”,是二战以来欧洲最残忍的“种族灭绝事件”之罪魁祸首。

    1942年,姆拉迪奇出生在波黑东部一个偏远的小村庄,那里十分贫穷,至今仍然遍地乌鸦。3岁那年,父亲在与亲纳粹的克罗地亚组织作战时牺牲。母亲没有工作,没有抚恤金,孤苦伶仃拉扯着年幼的孩子。因此,姆拉迪奇从小就懂得“为生存而战”。在小伙伴里,他游泳、扎猛子、跑步,样样在行,扔石子更是无人能及,天生就是“当将军的料”。

    后来,他进入军校学习,1965年以全班第一的成绩毕业,同年加入共产党。

    1991年7月,南斯拉夫解体,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战争爆发。姆拉迪奇以上校军阶,把家乡首府克宁的塞族民兵组编成一支正规军队,亲任集团军司令。1992年4月,他因成功巩固了塞族在克拉伊纳的阵地而晋升为将军,同年5月,担任波黑塞族军队总司令。他与米洛舍维奇、卡拉季奇并称为“三奇”,共同缔造了巴尔干半岛的“乱世传奇”。

    早年,姆拉迪奇信奉铁托倡导的理念——6个共和国“皆兄弟”、各民族“大融合”。但随着上世纪80年代民族主义的兴起,尤其是后来南斯拉夫的分裂,姆拉迪奇作为一名军人,不可避免地滑入用武力捍卫本民族利益的轨道,将仇恨投射到他所理解的国家敌人身上——西方社会、阿尔巴尼亚民族主义和穆斯林。

    1992年5月2日,就在波斯尼亚共和国宣布独立后一个月,姆拉迪奇率军围困首都萨拉热窝,切断了所有交通及水电供应,且一围就是43个月。其间,塞族军队发射炮弹,摧毁清真寺,造成1万多人死亡,其中包括1500名儿童。

    1995年7月11日,塞族军队不顾联合国警告,一举攻占联合国划定的“安全区”斯雷布雷尼察,随后杀害了7000多名穆斯林男子。这就是后来被视为姆拉迪奇最大罪状的“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

    一名大屠杀目击者称,她看见姆拉迪奇面对电视摄像镜头,笑眯眯地把糖果分发给穆斯林儿童。可是录影一结束,他立即变得面无表情,命令士兵把大人、小孩赶上大巴,送他们走向黄泉。

    猎物·猎人

    1995年7月,前南刑庭指控姆拉迪奇涉嫌在波黑战争期间犯有种族灭绝罪、战争罪和反人类罪,并发出国际通缉令。不过,在米洛舍维奇的保护下,姆拉迪奇的“逃亡生活”过得相当逍遥。

    他的行踪一直为媒体津津乐道。不时有报道称,他出现在莫斯科郊外的树林里、雅典的街道上、希腊古城的咖啡馆里,或者贝尔格莱德豪华的意大利餐厅……最有鼻子有眼的报道是,2000年3月,他在贝尔格莱德观看了一场南斯拉夫与中国队的足球比赛。他从贵宾通道进入私人包厢,前后簇拥着8名保镖。

    2001年,米洛舍维奇被捕后,姆拉迪奇失去了保护伞。时任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科什图尼察下令,取消军队对他的一切后勤保障,包括其私人安全警戒、汽车、住房以及汽油供给等。从此,姆拉迪奇销声匿迹。

    2008年7月21日,同样逃亡多年的卡拉季奇被捕,姆拉迪奇成为最后一名被前南刑庭通缉的重要在逃嫌疑人。曾撰写多本姆拉迪奇传记的作家利季耶纳·布拉托维奇说,姆拉迪奇为人低调,受过专业情报训练,且在军队有众多忠实朋友,因此不会轻易落网,“而且,我相信,因为尊严,他宁愿自杀,也不愿被抓。”

    赢家·输家

    然而,真正被捕时,姆拉迪奇并没有表现出人们所期待的“威武不屈”。他随身携带大量药物,显然病魔缠身,一只手因中风几乎不能动弹。他身上有两把枪,却“没有使用的意愿”,一副宿命的姿态。

    姆拉迪奇被捕当晚,约500名支持者走上贝尔格莱德街头,试图冲击电台和电视台,但很快被警察驱散,与当年米洛舍维奇被捕时引发的骚乱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这一切的背后,仿佛有一个声音在说:一个时代结束了。

    对于姆拉迪奇的落网,最欢欣鼓舞的莫过于欧洲。此番抓获逃亡近16载的波黑最后一名重要战犯嫌疑人,无疑提振了久已沉沦的情绪,同时也算是对美国从肉体上消灭世界头号恐怖分子本·拉登的一个完美回应。更重要的是,塞尔维亚为加入欧盟不惜背负“出卖同胞”之名,至少说明获得一张世界最大区域贸易集团的门票仍然具有诱惑,欧盟在后冷战时代依然握有一张外交王牌。

    所有人都是赢家,唯独姆拉迪奇。这个先被历史抛弃、后被国家抛弃的昔日强人,似乎也全然接受了自己的命运。

    虽然身体虚弱,他仍饶有兴致地向一名公诉人挑战棋艺,同时要求监狱提供电视机和俄罗斯古典名著,以打发漫长的狱中时光。他还申请一项特权:享用新鲜草莓。他对律师说:“鉴于你因我而获得不菲的佣金,我认为我有权享用草莓。”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2011.6.3

“南非之母”的传奇故事
姆拉迪奇:从“英雄”到“弃儿”
印度瑜伽大师反腐遭质疑
我永远不会回到俄罗斯
瑞士小镇:避税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