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军旅作家魏巍的爱情人生

宏剑 《 人民文摘 》(

    他是一位著名的军旅作家,他的长篇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曾经感动和激励着几代人。

    硝烟中萌生的爱之花

    魏巍原名魏鸿杰,1920年3月6日,出生在河南郑州一个贫苦家庭。少年时的他就喜爱文学,中学时代他便在郑州的报纸上主编过《芦笛》周刊和《铁笛》周刊。后来魏巍依靠勤工俭学,又读了几年师范。17岁那年,为了逃过包办婚姻,离家出走。

    那时,正值1937年抗战爆发,17岁的魏巍满怀报国壮志,打点行装,怀揣几本书和刚创作的长诗《黄河行》,偷偷爬上一列货车,辗转来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不料没有被收留。他接着又扒货车返潼关,渡黄河,到山西临汾,终于在马牧村找到了八路军——五师干校,干校录取了他。

    此后,魏鸿杰将笔名魏巍用作正名。1938年初,五师干校并入延安抗大。1938年4月,魏巍在延安入党。从延安抗大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一分区政治部任通讯干事。

    1944年春节期间,魏巍和战友一同访问“冀中子弟兵的母亲”李杏阁大娘。跨进大门,织布机旁坐着一位年轻姑娘,正神情专注地织土布。见有客人来,姑娘放下手中的梭子,笑着起身,让座倒水,然后跑到外面,将正发动群众做军鞋的李大娘找了回来。魏巍后来知道,姑娘叫刘秋华,是李杏阁的堂孙女。望着姑娘俏丽淳朴的面庞、麻利干练的身影,魏巍心里升起一种异样的感觉。

    不久,部队驻地转移,魏巍恰巧被安排住进了刘秋华家里,两人都有一种说不清的亲近感,但谁都没有挑明,毕竟是子弟兵与老百姓的关系。魏巍整天跟随部队搞战地报道,刘秋华则忙着站岗放哨做军鞋,都很忙,接触的机会不多。

    后来,魏巍随部队开赴新的战场。刘秋华也带着弟弟参军,她被分配到《前线》报社做收发工作。之后,魏巍、刘秋华虽见面不是很多,可在战争硝烟中萌生的爱情之花,已经愈开愈艳了。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此时的魏巍接到命令,火速到冀东军区第七分区任宣传科科长。刘秋华的家乡就在第七分区的驻地,恰好刘秋华也要回一次家,于是,两人结伴同行。月色如水的秋夜下,他们边走边谈,走了整整一宿。“那是我一生中最快乐、最美好的一夜。直到那个夜晚,我们才彼此捅破了这层纸。”魏巍后来说。

    1946年3月19日,在平绥线上一个叫下花园的小车站,魏巍与刘秋华举行了简朴的战地婚礼。没有鲜花美酒,仅有战友们的祝福。那时魏巍26岁,刘秋华21岁。从此,他们走上了相伴一生、生死与共的道路……

    为“最可爱的人”而感动

    婚后,同那个时代的许多革命伴侣一样,夫妻俩无处为家。虽然都在一个军区,但总是聚少离多。1947年春节后,刘秋华生下了大女儿魏欣。而此时的魏巍正随部队攻打石家庄,别说回家,就连个电话都打不通。直到3个月后,石家庄战役彻底结束,魏巍才在部队休整期间抽空儿赶回家看了女儿一眼。

    魏巍的心在战场上,一篇篇诗作在战火中飘飞,鼓舞着战士们奋勇拼杀。刘秋华不但要行军打仗,还要带孩子,也是居无定所。只有打完了一次仗,夫妇两人才能小聚一次。

    1949年夏,组织上安排魏巍担任起义的国民党将领傅作义部骑兵团的政委。由于刘秋华身怀六甲,魏巍把她留在陕西咸阳,自己投入到了改造旧军队的工作中。身在咸阳的刘秋华生下二女儿魏平,身边没人照顾,硬是喝了一个月的稀粥……

    三年解放战争,刘秋华随军转战。新中国成立后,夫妇俩先后进入北京,并在部队驻地有了一个相对固定的家。作为一个老革命,刘秋华完全有条件走上领导岗位,但身为魏巍的妻子,她还是为丈夫的事业作出了牺牲———从部队转业到了地方,心甘情愿地当起了贤内助。对于妻子所做的一切,魏巍感激不尽。

    1950年5月,魏巍调到解放军总政治部工作。当年12月,魏巍奉命赴朝鲜调查美军战俘营的情况。调查结束后,他要求留下来进行3个月的战地采访。魏巍来到志愿军前线部队,耳闻目睹了许多撼人心魄的英雄故事。正是这次深入的采访,使他进一步了解到志愿军战士的崇高与伟大,也正是这次深入的采访,使他回国后写出了那篇不朽之作——《谁是最可爱的人》。

    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谁是最可爱的人》。当刘秋华一字不落地从头到尾读完这篇文章时,已是泪流满面。在被“最可爱的人”感动的同时,也为丈夫感动和骄傲……

    刘秋华说:“那时候我就想,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老魏也是最可爱的人哪!他离家在外,我拖儿带女,再苦再累,再牵肠挂肚,就冲这篇文章,我也心甘情愿了。”

    妻子是“最可爱的人”

    面对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结发妻,魏巍无比感激。多年来,魏巍不知道菜市场在哪儿,不知道家里的钱放在哪儿,甚至不知道孩子上几年级。这些家庭生活中的琐事,都由妻子操劳着,魏巍整天一门心思地扑在了工作和创作上。

    魏巍曾发表过一首诗《塞外晚歌》,这首诗是专门写给妻子的,诗里洋溢着一腔柔情:“如果战友允许/我要寄一支歌/给一个淳朴的乡村的女儿……谁叫我在织布机旁将你碰见/谁叫那琐碎的日子在我们身边留恋……”魏巍充满深情地说,当年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现在,妻子就是家中“最可爱的人”。

    摘自《五月风》2009.7

军旅作家魏巍的爱情人生
沉重的金牌:钟少珍和郭晶晶的师徒情
陈凯歌父子的愧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