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奥运改变了她们的人生

陈辰 万佳欢 《 人民文摘 》(

    一年了,似乎关于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给中国人留下的激动和回味远远超过了奥运比赛本身。而那些许许多多原与体育无关的人,也因这一场无与伦比的盛事,人生从此变得不同——

    林妙可繁忙的演艺生活 

    2008年8月8日晚,全世界聚焦在北京鸟巢。20点06分,“红衣女孩”林妙可站在场地中央,带着灿烂的微笑,甜美清脆的童声版《歌唱祖国》响彻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一场全球瞩目的盛宴,将9岁的林妙可推向了成人繁杂的世界。 

    2009年7月,林妙可的妈妈刘喆平刚刚带林妙可完成了一个广告的拍摄。目前,林妙可平均两三个月就会接一个广告或者影视剧的拍摄。现在,刘喆平夫妇忙于自学一些与演艺相关的法律知识。在以前接拍的广告中,林妙可只是个配戏的小角色,但奥运会后,更多的是找她做代言。面对纷繁芜杂的广告邀请,夫妇俩决定从严考察,谨慎处理。对于络绎不绝的影视剧邀请,刘喆平也慎之又慎,“看角色、看时间,有特别好的才接一些”,刘喆平说自己拒绝的电视剧已不计其数。

    林妈妈坦言,奥运会之后,他们经历了一段痛苦不堪的日子,随着奥运余温渐渐退去,林妙可一家才逐渐从“假唱”的阴影中走出。 

    开幕式当晚,林妙可的个人资料就迅速在各大网站、论坛转载。第二天,各大媒体蜂拥而至,这个“红衣女孩”甚至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林妙可迅速蹿红,被媒体冠以“谋女郎”、“中国第一童星”等称号。 

    对于突如其来的变化,一家人疲于应付着。可还没来得及享受成名的快乐,事情却出现了戏剧化的转折。

    2008年8月12日,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音乐总监陈其钢在接受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专访中意外地透露,开幕式上那首震撼人心的《歌唱祖国》并非林妙可所唱,稚嫩真挚的声音来自另一个女孩杨沛宜。 

    媒体和网络也跟着转向,在他们的合力“塑造”之下,林妙可不仅被视为了“假唱事件”的始作俑者,更成了“霸占”杨沛宜“荣誉”的“说谎者”。 

    作为北京奥运开闭幕式的一个符号,孩子显然是无辜的,但当时却没人去想成人世界的暴风骤雨施予一个孩子的后果。为了保护孩子,林晖夫妇只能尽量屏蔽掉与此相关的所有信息,但孩子有自己的小圈子,不久,刘喆平还是从种种迹象感觉到林妙可知道了这件事情,“有时正说得高兴,一提到相关的东西,她就低头不说话了”。 

    奥运会前,刘喆平夫妇曾对女儿的演艺道路有明确的规划:“主要是上学前到一二年级这段时间,四年级以后就要收了,安心学习上大学。”可奥运会后各种采访、活动、拍摄的邀请剧增,使得林家原本让女儿“隐退”的打算成为泡影。

    奥运会后不久,即爆出林妙可身价暴涨的传闻。但据了解,林妙可真正的酬劳只有四位数。面对离谱的炒作,夫妻俩只能选择沉默,独力牢牢地把女儿保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

    与大人的担心和慌乱相比,林妙可的“后奥运”生活倒显得波澜不惊。她依然按时上下学,课余时间学习舞蹈、声乐,在不同的剧组里玩闹。只是学校里认识她的人更多了,遇到索要签名的小粉丝们,她会大方地给他们签上大名。奥运会后这一年,经历了这场盛事的“考验”,林妙可的童年已注定与众不同。

    刘岩的人生在瞬间逆转 

    2008年7月27日晚,刘岩从3米高的舞台上跌落。年仅25岁的她,从即将登上奥运舞台的独舞演员变成了只能与轮椅为伴的残疾人。2009年7月19日,我们见到了刘岩。穿着长裙的刘岩情绪很好,只有在聊到一些关于去年摔伤的记忆时,她的眼光偶尔会凝固在对面的墙上,一动不动。10年专业学舞、6年职业舞者,整整16年的积淀才把她带到了奥运这扇门前。原以为推开门是一个更广阔的舞台,谁知道却转向了完全不同的人生。 

    过去的一年,刘岩并不轻松。在治伤、养伤之余,生活逼着她思考更多的东西。她很清楚,痛苦绝不仅仅在摔下来那一秒,也不在已过去的这一年,而在于更遥远的未来。 

    对刘岩来说,过去一年在时间概念上是纠结的,纵然每分每秒都很难度过,却经不起恍然一看,“特别快,一晃就过去了。”摔伤以后,她有大半年在医院里度过。伤后的第一个月,她会不时地觉得胸口夹杂着麻、凉和痛。她必须完全平躺,偶尔可以翻下身。因为久躺不动,天气太热,还长起了痱子。而心理的困苦远远超过生理上的痛苦,时间也更长。

    面对现实,刘岩逐渐认识到,自己已经没有时间来哀叹命运的不测,但是突破自己那一关实在很困难。摔伤后,刘岩曾有意回避关于舞蹈的一切。今年初,中国芭蕾舞团团长赵汝蘅邀请她去观看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她咬咬牙,去了。当看着20多个演员在国家大剧院里绷着足尖出场时,刘岩还是忍不住哭了。很多媒体想要采访刘岩,直到去年年底,她“斗争了挺久”,才下了狠心接受一些零星的访问。她对自己说:“面对媒体是一个迟早的问题,必须得面对。” 

    除了频繁接受访问,她还开始高调地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譬如说,作为嘉宾参加桃李杯舞蹈大赛,作为“爱心大使”参加中华舞蹈爱心行动,等等。她还回到北京舞蹈学院,以教师的身份给学生上课。在其中,刘岩发现了一个对自己来说 “意义非凡”的活动。6月27日,文化部邀请她在“国际青年艺术周”的开幕仪式上进行演讲。刘岩第一次参加这类演讲,她用心准备了10多分钟的讲稿,讲自己的经历。活动结束后,她忽然觉得自己的领域和层面一下子拓宽了。 

    目前,刘岩准备好好复习考一个博士学位,以后做老师。“不是说混个文凭。今后要靠脑子吃饭,读书是最有必要的。”刘岩最近一个关于舞蹈的计划是重返舞台,舞蹈编导张云峰为她量身打造了一个作品,如今,她正在加紧排练,11月,刘岩将在这个名为《最深的夜,最亮的灯!》的舞蹈中亮相,坐在轮椅上表演10分钟。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2009.8.5

奥运改变了她们的人生
网络写手一夜蹿红
武当天罡拳唯一传人马志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