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华文作品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08月03日 星期六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那年的小火箭(零时差)

郑立行(美国)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8月03日   第 07 版)

  近来我看到一则激动人心的新闻,嫦娥六号在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这是人类探月迈出的全新一步。中国探月工程取得的成绩令人惊叹不已,同时又将我的思绪牵回50多年前的中学时代。

  那时,一些国家的人造卫星已经在太空中遨游。仰望星空,我在期盼,有一天中国自己的人造卫星能够与它们并驾齐驱。直到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我们激动不已,也想造出一枚小小火箭,把内心的航天梦托举到空中。

  记得当时我在天津一中上学,学校组织了不少课外活动小组,例如写作、数学、科研等小组。我喜欢读课外书,尽量参加各种课外小组,扩展知识面。父母对我培养兴趣爱好很支持,还给我零花钱,用于课外活动的开销。后来开了化学课,第一堂课,老师就给我们演示了一个化学反应:在向混合液体加入最后一滴溶液后,立即冒出火光,同学们都惊叫起来。从此以后,我对化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有一天,我看到一则新闻,“某省一所中学开展课外科研活动,成功研制小火箭升空。”我的心马上收缩起来,激动得几乎彻夜难眠。第二天,我向化学老师提出自制小火箭的想法,马上得到老师的支持。于是,我与班上其他三位同学一起成立了“化学课外小组”,课题就是研制小火箭。

  其实化学老师也没有配制火箭燃料的经验,他让我们回去看看相关书籍,再动手试验。我搜集了好多本讲解火箭原理的书,包括钱学森的《星际航行概论》。不管懂不懂就往下看,反正读前几页的导论总能有点收获。书中讲到火箭推进燃料有两种:液体和固体。我们当然做不了液体的,只能试一试固体燃料。不过固体燃料燃烧速度快,和爆炸差不多。老师一再嘱咐我们注意安全,他说第一节化学课给我们演示烈焰迸发,就是要告诫同学们做化学实验绝不可掉以轻心,必须有老师和实验员的指导,还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的规定。

  第一枚小火箭的机身是用草板纸里三层外三层粘好的,又细又长,尾部还粘贴了四个尾翼,站起来比通常的“二踢脚”长一倍。乍一看还真像一个等待倒数计时的火箭。引信从火箭底部的喷射小孔深入箭体内部。我们选择周日在学校操场试飞。我是科研组小组长,跑得又快,当然由我点火。我战战兢兢地用火柴点燃引信后,一溜烟地往回跑。可还没跑到树后边,就听轰的一声闷响,火箭被炸得粉碎。大家分析了一下原因,觉得可能是喷射孔太小,火药燃烧太快,从而导致起飞失败。

  之后我们又不断试验,改良小火箭燃料的配方比例,让燃料燃烧不那么猛烈,并适当加大喷射小孔的直径。我们还用白铁皮焊制成更加坚固的火箭箭体。有一次试验很有意思,点火之后小火箭不是朝正上方飞,而是向斜上方乱窜,然后掉头,像无头苍蝇往回转了两圈,才落地。当时只听得“嗖嗖”的排气声,忽上忽下,忽左忽右。事后我们才从烟迹看出小火箭的航向有问题,原因可能是喷射小孔有些歪斜。

  问题不断产生,我们就一一解决,有时大家争论得面红耳赤,却又忙得不亦乐乎。最后一次试飞终于取得了相当满意的效果,小火箭垂直升空了大约50多米,同学和老师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中学的学习生活过去50多年了,教过我的老师和校长都已相继离世。我怀念他们,感谢他们,是他们让我在少年时代有机会在航天梦里挪了小小的一步,却在勇于探索未知、独立解决问题上迈出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