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化万象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07月12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在影视作品中感受真实的力量(文艺创作谈)

唐 静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7月12日   第 07 版)

  以中国首部航母舰载机为题材的军旅剧《海天雄鹰》正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优酷和腾讯视频播出,讲述中国海军成立舰载机试飞大队,解决世界级技术难题,战士们“向死而生”,共圆百年梦想的故事。回首剧组十年磨一剑,将真实事件融入作品的过程,不禁感慨万千。

  拥有中国自己的航母,不仅是中国海军的梦想,更是全体中国人的梦想。从2012年11月23日中国舰载机首次着舰挂索成功这一天开始,《海天雄鹰》的拍摄便提上日程,这意味着这部剧承载着记录航母成军历程的重任。也是在这一年,我看到由报告文学《第一次起飞》改编的剧本,经过漫长的等待和精心的筹备,2022年这部剧终于正式开拍。

  编剧朱秀海曾与试飞员们同吃同住,见证了他们的蜕变与成长,力求做到细节真实,剧中的许多人物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原型。剧中真实地展现了试飞员们的生活,训练几乎占据了他们的全部时间,对家人的关心只能体现在电话里的嘘寒问暖。剧中试飞大队大队长秦大地的儿子身患重疾、父亲瘫痪在床的情节也不是编剧的设计,而是发生在一位我军将领身上的真实情况。搏击长空时,他们是英勇的舰载机试飞员;回到家里,他们大多数是普通家庭的孩子,朴实而接地气。

  剧中通过海军中将衣正邦之口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前线的故事:一支部队刚浩浩荡荡地走上战场,师领导即刻对部队干事发出挖掘3800个墓坑的指令,这个数字就是这支队伍战士的人数。原来他们自出发那一刻起,便已经做好牺牲的准备。这个故事是朱秀海参加某真实战事时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将这个故事融入本剧,就是为了通过再现那个场景,向牺牲的战友致敬。

  我也曾经是一名军人,也是航母成军历程的见证者。《海天雄鹰》没有进行夸大与渲染,而是试图通过真实事件的再现,让作品更加丰满,使军人这个群体的付出能够让更多人看见。观众会发现,衣正邦讲述的故事中战士们“向死而生”的精神,在试飞员身上得到了传承与发扬。秦大地从一开始便决定要做第一个试飞者;父亲牺牲在试飞岗位上的余涛,在婚期临近时依旧毫不犹豫地选择加入试飞大队;曾经桀骜不驯的谢振宇在秦大地的影响下,迅速成长为第一位在航母上起飞着舰的飞行员。

  这部剧是在部队拍摄的,所以对剧组的拍摄时间提出了极为严苛的要求,不仅需要见缝插针地拍摄,还曾因客观原因停机4个月,而通常情况下,演员们留给一个项目的时间是有限的,我曾为此深感焦虑。但这部剧从导演到演员,包括更多工作人员,都给予了充分理解,有位主要演员还安慰我说:“今天所有的困难,一定会换来一部不一样的作品。”

  (作者系《海天雄鹰》总制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