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化万象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07月12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广播剧《生之歌》再现何功伟英雄事迹

本报记者 吴 君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7月12日   第 07 版)

  “生命的尽头不是终点,那里有刺破黑暗迎接曙光的赞歌!”一段低沉的独白后,悠长而沉重的音乐缓缓响起,广播连续剧《生之歌》开始了。该剧以时任中共鄂西特委书记何功伟为主人公,讲述他1941年被捕入狱后,面对敌人严刑拷打、劝降利诱,坚持在狱中斗争,最终高唱《国际歌》英勇就义的故事。

  何功伟是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桂花镇柏墩村人,牺牲时年仅26岁。面对敌人先后十余次利用其亲属到狱中劝降,何功伟在给父亲的信中写道:“儿献身真理,早具决心,苟义之所在,纵刀锯斧钺加诸颈项,父母兄弟环泣于身前,此心亦万不可动,此志亦万不可移。”在狱中,何功伟同敌人进行了坚决斗争,始终严守党的秘密。

  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何功伟烈士的英雄事迹,今年4月,广播连续剧《生之歌》在学习强国上线播出。该剧由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指导,湖北广播电视台、中共咸宁市委宣传部联合出品,湖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咸宁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截至目前,在各平台播放量超120万次。

  为讲好何功伟烈士的故事,该剧总导演权胜、编剧易星、导演梁延、顾问蔡骏等从2023年3月启动创作工作。通过查阅资料,走访何功伟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创作团队最终完成了3集近82分钟的广播连续剧。在翻阅66万字的历史资料过程中,主创团队捕捉到了“狱中歌声”这个元素。“看到那些歌词的时候,我们能感觉得到有火苗从心底升腾。”权胜说,《生之歌》的创作基调和落脚点是歌颂生命,更好地呈现烈士的革命气节。

  《生之歌》以何功伟被捕入狱到壮烈牺牲之间的10个多月狱中生活为主线,以他在昏迷中的回忆为副线,既回溯了何功伟的革命历程,又通过描写人物内心对父亲、妻儿、战友、青年学生细腻的情感,还原一个有血有肉有爱的青年革命者形象。在音乐选择上,创作团队将何功伟本人创作的《狱中歌声》《奴隶恋歌》《汨罗怨》《清江大合唱》等歌曲进行二次创作,并把这些歌曲串联进剧情里,让演员通过独唱、合唱、轮唱、全体齐唱以及童声领唱等形式呈现,最后以《国际歌》结束全剧。在创作形式上,《生之歌》采用先进的制播技术,综合运用了独白、对白、同期声、现场音效等方式。

  “《生之歌》不仅在情节设计和声音呈现上颇有亮点,让听众能够深入地投入到剧情之中,与角色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更关键的是成功塑造了何功伟伟大的革命者形象。”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春阳评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