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健康中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05月28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总结多年实践经验 融合专家集体智慧

中国叙事医学专家共识发布(大健康观察)

本报记者 熊 建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5月28日   第 08 版)

  日前,叙事医学发展研讨会暨中国叙事医学专家共识(2023)(简称“共识”)发布会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举办。“共识的编写与发布,标志着我国叙事医学发展进入新阶段。”研讨会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海军军医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中医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等高校和医院的专家和学者,就叙事医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交流。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叙事医学研究中心主办。

  “患者”变成“患方”

  此次会议发布的共识,分为“叙事医学的概念和价值”“叙事医学实践”“叙事医学研究”三部分内容,共21条推荐意见。

  “这是叙事医学在国内推广、运用、实践多年经验的总结,是各位专家、广大临床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叙事医学中国化的重要标志。”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二级巡视员徐长顺说,“其发布,对推动叙事医学在临床工作中的全方位运用、推动医学模式的根本性转变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对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实现人民为中心的健康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表示,传统认知中,医学由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三大版块组成,叙事医学是最近十余年在国内发展兴起的新事业。“提出叙事医学,并不是要发展另外一种医学,而是要强调叙事在医学中的重要性,医者在工作中应该重视叙事。”他说。

  叙事医学2011年被正式引入中国后,不同专家基于各自的实践经验和理解,对叙事医学的定义有不同的认识,并加以本土化修正。比如,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凌锋认为,叙事医学是跨越了文学、心理学、认识论、美学和各种后现代理论的交叉学科。还有许多人认为叙事医学是人类重新认识身体和心灵、痛苦和疾病、生命和死亡的潜力巨大的工具。

  对此,共识主编、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院长郭莉萍表示:“我们要有自己的本土化概念。叙事医学的对象不仅仅是医务工作者、医院的管理者,还有患者,还有家属。共识里面我们很少讲‘患者’,更多是在讲‘患方’,因为在中国的文化当中,家庭是患者背后的重要支持力量。我们不管沟通什么,都是在与一个家庭沟通。所以说,我们把叙事医学的对象扩展了。”

  实现医患和谐

  医学的本质是防病治病,维护或恢复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天然具备人文属性。人类文明最初的标志就是“一段愈合的股骨”。然而,近年来,基于认识和教育的偏差,以及医疗技术主义的兴起,医学的人文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这成为医患失谐的重要原因。

  “医学人文需要具象化、可落地的方法,而叙事医学就是那个方法。”郭莉萍认为,作为医学人文落地的工具之一,叙事医学借鉴了文学、语言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与理论框架,研究和指导临床医患互动的过程、内容和方法,并强调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医生通过了解患者的独特故事,有利于把握患者的情绪变化、日常经历、对未来的看法,提供更好的、更精准的医疗照护,从而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因此,叙事医学对医患双方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从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了弥合医患分歧、实现医患和谐的任务。

  “一方面,医务人员要关心、关爱患者,帮助患者解决生理、心理方面的问题,并对患者开展疾病和死亡教育,让患方客观、理性地面对医学的‘能与不能’,理解生命和人生的意义,并通过医患共同决策得到最合适的诊疗。”共识的推荐意见5提出,“另一方面,患方的正性反馈是医务人员的价值体现,能极大提升医务人员的职业成就感,有利于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正如浙江省肿瘤医院党委委员、院长助理朱利明所说:“患者是我的老师。跟患者深入沟通后,我就在思考,如果我罹患了他/她那个疾病,我能够像这些优秀的患者那样勇敢、顽强、乐观吗?我能够跟疾病进行积极的抗争吗?通过共情,我们就可以跟患者共同感悟人生,共同成长。”

  直面行业“三问”

  在北京,叙事医学的实践工作在22家市属医院得到了深入推进。

  比如,2023年,北京市医管中心举办了北京市属医院首届平行病历竞赛——在全国尚属首次。通过院内叙事医学培训、遴选等环节,22家市属医院近千名医务人员纷纷撰写平行病历,100多篇优秀平行病历脱颖而出。

  “组织平行病历比赛的过程,既是一个启发和引领医务人员自觉撰写平行病历的过程,也是一个深化医院管理者思想认识的过程,为叙事医学工作的进一步推广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徐长顺说。

  “真正要发展好叙事医学,仅有理论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实践,运用叙事这种文学手段,去感应、理解患者的苦难与悲痛,为他们解决问题,让他们感受到医学的温度和医者的关怀。这才是叙事医学向前发展的最大动力。”韩启德表示,未来,叙事医学要在实践中直面行业“三问”:一问能否使患者受益、减轻痛苦;二问能否使医生共情、有获得感;三问能否使学科蓬勃发展,成为有中国特色的叙事医学学科。

  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对医学越来越重要。韩启德表示,人工智能虽然不能取代人类,但可以成为我们应用的重要工具,如何利用好人工智能解读患者故事、触达患者情绪,让大语言模型成为医师的工具,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

  

  链接

  叙事医学是一个严谨的智识及临床学科,意在通过有技巧地接受人们关于自己的叙述来强化医疗卫生事业,使我们能够认识、吸收和解释,并被他人的故事触动,从而为他们采取行动。

  ——共识推荐意见1  

  链接

  叙事医学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它通过医学人文教育和医务人员的临床实践,让医学回归其本质——并非有关“病”的医学,而是有关“人”的医学。同时,叙事医学所建立的和谐医患关系有助于社会文明的进步。

  ——共识推荐意见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