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健康中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05月28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把叙事医学理论成果转化为实践运用(新视野)

徐长顺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5月28日   第 08 版)

  10多年来,叙事医学在临床运用、方法路径等多方面,紧密结合中国的国情、民情、社情进行了积极的、深入的、系统的研究探索,形成了一批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叙事医学理论,这是我们开展叙事医学实践运用的理论根据,弥足珍贵。

  北京市市属22家医院作为首都医疗战线的生力军,每年以不到全市医护人员占比的1/4体量,服务全市门急诊总量的1/3多,在服务保障首都人民健康,推动健康北京、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把叙事医学理论成果转化为实践运用,更好地提高百姓看病就医的获得感,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也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形成了一些北京实践,具体来讲有5个“抓”。

  抓思想认识的统一。做好叙事医学工作,首要的是让更多的医院管理者尤其是医院主要领导看到医学人文的实践价值和现实重要性。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医学人文建设、叙事医学的推广,一定是“一把手”工程,一定要在提升“一把手”思想认识继而形成全员共识上下功夫、用气力,这样才能真见效、见真效。

  抓组织体系的健全。做好叙事医学的生动实践,一定要注重加强顶层设计,坚持整体谋划、系统推进。我们在各医院普遍建立了牵头部门负责、职能部门配合、临床科室参与的工作机制。要求各医院明确叙事医学牵头部门,并将撰写平行病历作为人文科室建设重要抓手。

  北京市属医院现有118个科室被授予“市属医院医学人文建设示范科室”称号,已成为北京市属医院叙事医学实践基地。各科室积极开展叙事医学培训、书写平行病历等活动,培育医务人员叙事能力和人文素养。

  抓先进典型的示范。为鼓励医务人员书写平行病历,我们在北京医院管理中心官微上推出了“医学人文专栏”,以生动叙事展现医学温度,以医者视角记录生命故事,搭建优秀平行病历展示平台,营造医患互信共进的和谐氛围。已推出近200期人文专刊,累计有350多篇文章,生动展示了闪耀在临床服务中的动人细节,医务人员关照患者的温暖人文故事。各市属医院分别在官微、官网开设人文专栏,打造市属医院人文矩阵和精神家园。

  抓人文素养的提升。我们组建了市属医院人文医学巡讲团,遴选各医院在医学人文领域造诣颇深的专家作为讲师,同时定期开展人文医学师资能力建设培训,将叙事医学课程纳入培训体系,注重培养医学人文专业能力、专业精神,指导讲师结合自身临床工作案例讲授医学人文“道”和“术”,引发了医务人员广泛共鸣。目前,累计开展300余场巡讲,培训医务人员数万人次,占市属医院医护人员近半数。

  抓绩效考核的激励。我们将市属医院叙事医学工作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引领、激励作用。制定医学人文巡讲、人文科室、人文专栏等实施方案,明确年度重点工作,确保工作规范性、系统性、连续性。持续开展患者满意度评价,将患者满意作为人文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患者为中心的评价作为医学人文、叙事医学建设的“金标准”。

  通过持续加强医学人文建设,医学人文已逐步在市属医院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患者切实感受到了暖心变化。国家卫健委调查北京市属医院住院患者满意度,结果是由2019年的91.55分上升至2022年的94.55分。同时,我们通过叙事医学的实践推广,与12345“接诉即办”工作联系起来,持续提升“三率”水平,为提升“接诉即办”工作找到了一把“金钥匙”。

  同时,医务人员在书写平行病历、践行叙事医学的过程中,更加关注患者的心理感受和社会、经济因素,理解患者的感受和经历,而不仅仅是关注生物医学意义上的疾病本身。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找回医者初心,增强了自身的职业获得感和成就感。

  (作者为北京市医管中心二级巡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