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德亮,美国中文作家协会永久会员,曾获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颁发的最优秀博士称号。在工作之余,他历时10年完成了一部60万字的长篇小说《芥子梦》。在2023年5月17日的第二届世界华人作家笔会上,该书获第二届世界华人影视文学奖。
不忘梦想,挥洒笔墨
“我在小学期间就读了四大名著。”史德亮回忆说,他从小就热爱阅读,对文学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并梦想有一天能够创作一部长篇小说。
然而,在选择了学习工科并攻读博士的时间里,他不得不将文学创作暂时搁置。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文学梦想。工作之后,史德亮开始尝试写一些作品,比如短篇小说。
作为一名工程师,史德亮游历了世界各地,与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交往,“所以想把不同国家的人写下来,这样就越写越多”。因此,他原本的短篇小说逐渐发展成了一部长篇小说,最终问世的便是60万字的《芥子梦》。“我决心写一部跨越100年的长篇小说,把中国从1900年至2000年这100年的故事都写下来。”史德亮说。《芥子梦》的确做到了这一点。全书以杨芥子一家五代人的经历为主线,将家族的兴衰命运融入时代洪流之中,展现出中国社会的百年巨变。
精益求精,倾注心血
“精益求精”,史德亮用这4个字来形容自己的创作过程。为之付出的10年时间是最好的证明。在这10年里,他每个工作日抽出两小时空余时间写作,周末更是坚持写作5小时,不断修改和打磨。《芥子梦》从最初的100万字到最终的60万字,史德亮改动了5次以上。
为了真实生动地描绘历史,史德亮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工科的学习教会了他严谨和求实,他将这种精神贯彻到了小说创作中,“拿出了写论文的精神”。在描写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娘子关之战时,他收集了清史、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的日记和《芝加哥论坛报》的报道三方资料,通过史料的互相印证来确认事件真相。
史德亮不仅读万卷书,也行万里路。提到难忘的创作经历时,他首先回忆起参观曲阜孔庙的经历。书中有一个关于孔庙的情节,但他一直写不满意。直到亲眼见到孔子的雕塑、院中的古树和碑上的文字,他才如被电击一般,“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于是福至心灵,思如泉涌,下笔也就流畅起来。
这10年间,史德亮还去过许多地方。他参观了山西运城的关帝庙、武乡的八路军纪念馆,美国的林肯纪念馆,墨西哥的玛雅文明金字塔,英国的牛顿苹果树……这些写作过程中的文化探寻至今让他印象深刻,许多旅途记忆也化作了书页之上的文字,让《芥子梦》拥有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书中还包含许多科学知识。科技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史中重要的一部分,史德亮作为工科博士,对这方面的了解颇为深入。他深入浅出,在书中用易懂的方式科普了牛顿定律、欧拉方程等知识。
描绘历史,展望未来
在谈到创作的核心思想时,史德亮用8个字进行了概括:以史为鉴,展望未来。他说:“我希望读者通过这本书,能更深入了解中华文明及世界文明,由衷地认识到中华文明的伟大之处,并从这百年的巨变中,看到中国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
接下来,史德亮计划进一步推广他的作品。一些读者可能因为《芥子梦》篇幅较长而不愿意阅读。但实际上,这是一部章回体的群像小说,“很多章都可以是独立的故事”,“很多主人公的故事都非常精彩”。“把这些故事单独拎出来,或者放到一起,都可以做成影视剧或者短视频。”史德亮说,他已经制作了几个短视频。通过在第二届世界华人作家笔会上获奖,他希望能吸引更多人关注《芥子梦》,进一步推动相关短视频和影视剧的制作。
儿时的文学梦想终于得以实现。对于这位新晋作家来说,第二届世界华人影视文学奖既是肯定也是鼓励。谈到未来,他表示肯定会进行更多的创作,虽然他并非全职作家,但仍会保持对自己的高要求,“只有把作品精心打磨到完全满意以后,才会让大家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