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外媒看中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03月25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国智慧养老增进民生福祉(专家解读)

受访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智慧养老研究所所长 左美云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3月25日   第 10 版)

  3月13日,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悦华洪武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人们自发组织的乐团在排练节目。近年来,秦淮区突破老城区空间和资源制约,引进含有中医康复、智慧养老、邻里中心等多功能的养老机构,满足老人一系列需求,打造居家、社区、机构相互融合的“嵌入式”医养模式,提升辖区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方东旭摄(人民图片)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利用技术对老年人提供支持的商品和服务在中国蓬勃发展。在银发产业规模扩大的情况下,中国科技企业用技术赋能养老服务。

  日本朝日广播电视网报道称,截至2023年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2.9亿,占全国人口的21.1%。针对这种情况,使用人工智能和高科技设备的“智慧养老院”正在迅速增多。

  

  智慧养老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对养老赋能,帮助老年人过上有价值、有意义的幸福生活。从智慧养老产业分类来看,第一产业涉及到康养产业,包括乡村旅居养老、生态养老等;第二产业为智慧养老硬件制造,包括可穿戴设备、康复辅助器具等产品;第三产业为智慧养老服务运营,涉及生活照料、医疗护理、金融理财多方面。智慧养老支撑中国的老人正在由生存型养老向品质型养老迈进。

  中国智慧养老应用日益走深,产业蓬勃发展,已经由启蒙探索期进入成长期:一方面,智慧养老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智慧养老的概念深入人心。当前,保险金融、房地产、信息技术等企业纷纷入局智慧养老赛道,多元主体正积极参与、有机融合。另一方面,在提速的同时,智慧养老产业的产品和服务也在向数智化、场景化和多样化迈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三部委发布的《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已累计收录432项产品和服务,供给种类丰富齐全,企业创新活跃,与国际齐头并进。

  中国智慧养老产业迎来发展的良好时期,在智能化技术协助下,由“助老”向“用老”和“孝老”进发。主要推动因素有:一是政策支持力度大。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明确强调要培育智慧健康养老等7个前景好、潜力大的产业;二是市场需求强劲。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有消费能力和意愿的50后、60后人群逐渐加入养老大军,市场潜力增加,这些老年人大多有较好的数字素养,对智慧养老的需求日益迫切;三是养老意识增强。居民养老观正逐渐从生存养老向品质享老转变,医养结合、康养结合、旅游养老等需要智慧技术支撑的智慧养老相关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

  智慧养老依托于传统养老服务体系,成为破解养老难题、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手段。智慧养老的优势显著,企业通过建立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延长送餐服务辐射半径,有效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在健康管理方面,互联网、大数据能为老人实行全方位、全天候监控和防护,弥补了无人养老的缺陷。另外,智慧养老体系中一些体力的、模式化的工作交由人工智能完成,智能设备的应用改变过去服务模式,提升养老行业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有效鼓励了年轻群体投身养老事业。

  展望智慧养老未来发展态势,有3个方向值得重点关注:

  ——数智化陪伴机器人。智慧养老应既有技术精度,也讲人文温度。未来陪伴机器人能够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养老服务,注重老年人精神慰藉关怀,发展潜力巨大。

  ——老年人力资源利用。在不挤占年轻一代就业机会的同时,积极发挥低龄老年人的经验智慧,释放人口红利,让老年人能与时俱进,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乡村地区智慧养老。数字化技术在乡村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远程陪伴、远程照料、智慧医疗、远程诊疗辅助等技术手段可以破解乡村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未来城乡之间还可以通过智慧技术实现养老“手拉手”“结对子”,让农村老年人和城市老年人可以互相陪伴、互相帮助,分享各自的人生经历,一起感受田园风光和城市文明,助力和谐社会与乡村振兴的发展。

  在实践中,智慧技术赋能养老服务还面临缺乏统一行业标准、产品设备互联互通效果差、上下游产业链未打通的困境。未来我国养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建立多部门的统筹协同机制,激活养老服务市场,引导老年人消费意识。在企业方面,建议由龙头企业牵头构建全国性的“智慧养老产业联盟”,讨论并制定规范统一的智慧养老行业标准体系。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建立养老数据资源共享机制,发挥“数据要素×”的作用,助力打造“中国式”养老服务生态系统。

  (冯煜雯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