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电 (记者赖睿)由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德化县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中国白——德化白瓷展”8月26日起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向观众开放。展览遴选从古至今400余件(组)德化白瓷作品,分为“一白独秀”和“百技争艳”两个单元,不仅包括“何朝宗”款观音像、“筍江山人”款观音等传世精品,尾林窑遗址、华光礁一号沉船等德化窑古代珍品,还集中展示了现当代艺术家的白瓷佳作,体现出德化瓷精湛的制瓷技艺和一脉相承的传承创新。
福建德化地区的陶瓷制作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宋元时期,德化陶瓷业随着海外贸易的兴盛而繁荣,青白瓷、白瓷成为主流,并源源不断地销往海外,是海上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商品。明代,“中国白”在窑火的淬炼中脱颖而出,因如脂似玉,有温润的手感,成为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精品,风靡世界。
展览从“中国白”的视角出发,结合白瓷的艺术特性,通过色谱分析,把德化窑传统的“猪油白”“象牙白”“孩儿红”等概念进行科学界定和归纳,并以相应的展品加以呈现,让观众感受“中国白”的独特魅力。
据悉,德化瓷塑取材广泛,以各式观音、如来、弥勒、罗汉、八仙等道释人物为主,以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民间故事为创作素材,还有专供外销的特定题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器物谱系。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当代德化匠人师古而不泥古,在继承中大胆创新,塑造出变化万千的德化瓷器,使得德化瓷的艺术题材不断拓展,人物形象愈加丰富,表现手法更加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