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成立五年后,我又一次来到白洋淀。几年不见,令人刮目相看。
水在船边泛起层层浪花,又向远方逝去;鸟儿唱着歌儿,在头顶飞旋;芦苇不时伸出小手抚摸着游人的面颊;那远处的荷塘在向你招着手……白洋淀,一幅多么富有诗情的画卷啊。
船向白洋淀的深处游去,几个拐弯便不知东西南北了。时光似乎凝聚到上世纪40年代:小兵张嘎、神兵“雁翎队”的传奇故事曾发生在这里。他们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大义凛然抗击敌寇的不泯形象,教育、影响、感化了几代人。
乘船途中,后面一支船队赶了上来,这是一队与小兵张嘎一样大小的儿童。他们不仅是旅游,更是来这里追寻小兵张嘎的足迹。他们静静地听着导游的讲解,这白洋淀的水潮潮汐汐,融入多少酸甜苦辣。白洋淀在唱着过去,唱着今天,也必将唱着明天。
白洋淀我要说,那芦苇荡我也必须说,它与水朝夕相处,没有水自然没有芦苇,有了芦苇自然更显水的存在,它像是水的脉搏,更像是水的精灵。漫漫长堤长满了芦苇,微风吹过时,芦苇的细叶便响成一片。而芦苇的远处,碧绿的田畴和洼地延绵成垄,一路微风沾着水珠,把沿岸田野里稻穗的清香徐徐吹来。
我仿佛触摸到芦苇的心跳,听到它的呐喊。透过层层芦叶的掩蔽,在荡漾的芦苇丛中,几个顽童赤脚坐在松软的芦苇墩上,眼前放一堆新采撷的芦叶,每人手上都拿着几根苇杆,七缠八绕,不一会儿,一只笋壳模样的芦哨便变戏法似的脱颖而出。他们把芦哨放在嘴边,轻轻地吹奏,悠扬的哨声瞬间在芦苇丛中飘荡……
待到秋风乍起时,大雁便恋恋不舍地从芦苇丛中飞出,组成新的雁阵向南飞去。那些被大雁蓬起的芦花,则随着风吹飘飘洒洒,漫天飞舞,漂在水面上,落在人身上。那时节,正是村民忙碌的时刻,他们舞动着镰刀,把大捆芦苇收割回去,然后编织成芦席、芦扉、芦帘等物品出售,成为他们经济收入的一大支柱。
白洋淀的荷叶、荷花也是出奇的好,不显牡丹的雍荣华丽,不比梅花傲霜斗雪,不似桂花十里幽香,但出淤泥而不染,超然脱俗。我绕行于荷塘中,静静地聆听那荷花与绿叶的窃窃私语,观赏那掬于绿掌的水珠,泻入清潭的瞬间流光。那意境真是妙哉,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