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特别强调“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给新时代文艺工作指明了方向,吹响了前行的号角。
舞蹈是人类最为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一直以来,有一种说法认为舞蹈长于抒情,短于叙事,其实不然。在我看来,舞蹈既长于抒情,也善于叙事。与其他一些艺术门类相比,舞蹈表情达意更为直观、直接,舞蹈工作者完全有也应该有充分的自信运用好舞蹈语言去演绎我们的历史,描绘我们的生活,表达我们的追求,让中国故事“舞”动起来。
我从事舞蹈创作50多年了,至今创编了150余部舞蹈(剧)作品。第一部作品是上世纪80年代在地方歌舞团自编自演的《矿工与阳光》,根据我在矿区与煤矿工人相处的亲身经历创作而成,表现了煤矿工人在黑暗中开采光明的劳动与精神状态。在北京舞蹈学院学习期间,我创作的第一个舞蹈《木兰归》,将古典舞、民间舞和戏曲、现代舞融于一体,尝试探索中国当代古典舞教学与创作的新路。《秦王点兵》是我第一个走向国际舞台的作品。那是上世纪90年代,作品在国外一个著名的舞蹈剧场进行首演,当最后一个动作结束时,现场鸦雀无声,数秒钟后观众席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我们的舞者站在台上热泪盈眶,感受到了舞蹈带来的民族自豪感。《大梦敦煌》是我创编的第一部舞剧,20多年来已走遍中国大江南北,并多次赴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演出,再次让世界领略中国舞蹈、中国文化的自信与风采。
舞蹈的魅力绝不限于剧场的一方舞台。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我执导了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南京青奥会、全运会、世博会等大型活动的开闭幕式文艺表演。在这些大型文艺演出中,舞蹈从剧场走向广场,走向综合空间,承担了不可替代的表现功能。2021年,我担任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总导演。《伟大征程》融合了多种艺术门类,其中,舞蹈是表演的主力军,肩负大量主题性的表现,或参与叙事,或渲染抒情,舞蹈贯穿了整部史诗,很好地叙述、表现了党的百年辉煌历史。
近年来,新空间、新技术、新媒介给舞蹈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我们完成了数千名舞者在广场平面上的精彩表演;2010年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上,我们把表演空间“立”起来,让舞者在高达80米的风帆上舞蹈;2014年南京青奥会开幕式上,数百名“筑梦者”腾空飞翔,没有舞台,没有落脚点,完全在空中表演。空间的变化要求舞蹈创作的理论和方法必须随之延展。在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全息影像、实时捕捉、AI交互设计等各种新技术的出现,对舞蹈的创作、表演、传播提出了新要求。面对新的技术和传播平台,舞蹈出现了从舞台呈现到综合视觉呈现的转变,在表演、场景、时空、音乐等方面都发生了许多变化,这些变化使舞蹈的表现方法更为复杂多变,但同时也提供了更为广阔而丰富的创作想象空间。我们要认真剖析新形势下舞蹈面对的新挑战,促进传统创作方法与现代科技手段的交融,借鉴新理论、新方法,总结新特点、新规律,助推新时代舞蹈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党的二十大为包括舞蹈艺术在内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灿烂的中华历史文化、火热的新时代生活,是我们舞蹈工作者创作的源泉;人民大众对艺术的热爱和需求,是我们舞蹈工作者创作的动力;表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舞蹈工作者的使命。只要深入生活、拥抱生活、体验生活,我们就能创作出老百姓喜爱的作品。新时代开启了光明与梦想的新征程,也为舞蹈事业的发展开启了新的征程。我们要做的是融入感受新时代,真情歌颂新时代,应时代而动,为人民而舞,努力攀登艺术的高峰!
(作者系北京舞蹈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