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旅游天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年11月2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姑苏风物情(行天下)

周文雍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11月21日   第 12 版)

  《一声柔橹一销魂》
  周文雍绘

  京杭大运河江苏苏州段。
  王建康摄(人民图片)

  拙政园秋色。
  王建中摄(人民图片)

  江南民居建筑似乎就是在不断地复制街巷,弄堂连着弄堂,水巷连着水巷,小桥连着小桥,人家连着人家……这就是江南古村、古镇、古城。小桥情系两岸人家,水巷似血脉,流水似血液,流过家家户户,使得江南民居生气勃勃。民居村落的历史文化和家家户户的悲欢离合伴着小巷源远流长。我把江南苏州的往事一直装在心里,热爱它,思念它,珍藏它,用手中的笔讲述那悠悠岁月里的百姓故事。

  市井人家

  孩提时的记忆,总是挥之不去。那厚重的石板,好似一个个音符在大街小巷里浅吟低唱。窗子雕花,板壁素色,皆默然不语,不问世事。斑斑驳驳的墙面,旧装新颜,交织在一处。稀疏凌乱的瓦当经过风雨洗礼,留下一幅沧桑的画卷。河风轻拂,流水悄悄,生怕惊扰了梦中的有情人。

  把心事放在白云间,随风自然飘散。路经古巷,但见一块花窗、一泉古井、一座石凳、一块木栏……均使人浮想联翩,油然而生行云流水般的自在欢喜,心无挂碍。徐徐清风,卸去了生命旅途中的疲惫,无所欲,无所求,带着甘露的香甜与清凉,滋润着心灵。

  回荡在弄堂里的叫卖声萦绕在耳边,如今还是这样清晰,一幕幕悠远的旧事景象浮现在眼前。“市井”从字面看就是“街市里的井”,而“市井生活”就是绕着井边过日子,用现代话叫“居家过日子”,围绕油盐酱醋过生活。市井的生活丰富多彩,市井里的人各式各样,人生百态,应有尽有。

  “苏州人杀半价”,说的是苏州人在买卖时还价方的“狠”,通常买方还的价格是卖方开价的一半。当然,那是往事了。不过,这句俗语很好地映射出当时苏州小市民的性格:心地细腻,买菜也像选工艺品一样要完美,一天的心情与这次讨价还价密切相关。市井里的人就是这样,在讨价还价中得到了满足和快乐。

  生活在古巷里的人们对书画有着特别的情结,可能是源于祖上遗传抑或是建筑艺术的熏陶。小巷里的人家多为书香门第,他们有家产,爱文化,喜欢收藏书画,不为讨生计而愁。如今博物馆里的许多书画珍品正是基于他们的书画情怀,才能流传至今,让后人能够领略到江南国粹的风采。他们传承和保护了祖国的文化瑰宝,感谢小巷里的人们。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昆曲在这座古城里流传,至今已唱了600多年,余音不断。有本土戏曲的地方,一定是文化历史悠久之地。地方戏曲具有很典型的地方特色,包括语言、唱腔、服装、道具和舞台背景,都是其固有的艺术文化,也最能体现地方百姓的性格。

  宽天宽地,莫如宽厚待人。苏州人和善的性格造就了当地历来和谐安定的民风。万年桥在古城的胥门内,是当年小商小贩比较集中的地方,大家你好我好和气生财的画面,如今已经焕然一新,再也找不到当年的影子。万年桥下流水依然,万年桥上人行依旧……

  水上福地

  河道清澈,鱼虾往来,几个光屁股小孩狗刨戏水,扎猛子、打水仗,与鱼虾同乐……这是江南水乡夏天里常见的景象。水上生活,幸福至极。天天丰收,天天喜悦。远水连天,如诗如画,身处仙境,一切平安。太湖渔民自得其乐,天天劳作,日日勤勉。风雨来袭把酒抿,捕鱼抓虾赛神仙。

  水,有河水、井水;青菜,在“自留”地里生长;鱼虾,在河里悠哉;鸡鸭,在街上自由奔走;粮食,在田里茁壮成长……真是鱼米之乡,人间福地。

  苏州的美包含了自然的山温水软、街巷的小桥人家、百姓的丰衣足食、物产的丰富厚足,以及天时、地利、人和的多元之美。一座城市有了水,便有了灵气、有了活力,水是造就苏州美的源头。水是万物之母,它创造了生命,也创造了江南的灵魂和命脉。清新湿润的江南山水,连空气也带着甘露的香甜,滋养着江南人的肌肤和心境。

  自古以来江南水乡故事总是在文人骚客笔下熠熠生辉。如今的苏州,努力做好太湖生态保护、长江大保护、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大事,统筹做好水安全、水生态、水资源、水文化的“水文章”,不断擦亮“江南水乡”名片,全力将秀美山水转化为苏州的发展优势。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重回水巷的梦境,邀约所有的神灵,畅游古今交融的意境,净化内心世界。出生在水乡里的我总以为水巷是人间天堂,是桃花源,是人类无与伦比的居住地。如今,它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成了旅游者的观光胜地,依旧为人们发光发热。它是恬静的、淡泊的、与世无争的、逍遥自在的。无论经历了多少千姿百态,水乡之子对故乡的情结是永远无法释怀的,就像孩子认为母亲是世上最美的女人。水乡之美是独一无二的。

  精英辈出

  江南山水孕育了无数中华精英,他们中多为擅长舞文弄墨的人,这与江南“风水”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创造了环境,环境也造就了人。

  苏州名人数量多,门类全,历代人才辈出,尤以文人墨客居多,如满天繁星,熠熠生辉。有西晋文艺理论家陆机,有唐代文学家陆龟蒙,有中国书法“草圣”之称的张旭,有宋代田园诗人范成大。明清时期的苏州,更是诗、文、书、画的重镇,著名的吴门画派和书派皆于焉形成。这里涌现出众多优秀的文学艺术大家,说也说不完……

  文人多了,又形成了苏州世代崇儒弘学、尊师重教的传统。置身于风雅礼仪中的苏州人,经过了长时间的涵养、陶冶、滋润,最终凝成了特有的文艺气质——一城市民吴侬软语、温文敦厚。

  花落流水去,水巷里的落花,没有伤感,争先恐后飘落碧波,带着喜悦和清香随波逐流于小桥之下,与鱼虾同乐,逍遥人间,得到了重生,真是天上人间。没有不平和伤感、没有愤懑和悲哀,水巷是“神”创造的地方;是“仙”宜居的乐园。怪不得从水巷里走来的人都是飘飘欲仙:沈石田、文徵明、唐寅、仇英……他们多才多艺、心灵手巧、智慧过人,有营造自然的本事,天人合一。

  时代记录了水巷里的人们,历史抹平了坎坷和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