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圆之夜,万里凝霜。在如此寥廓恬静的境界里,人们怀旧的情思、诗意的遐想油然而生。记得上世纪60年代,我还是个少年的时候,仰望着星空,总有一些挥之不去的疑问,月亮上到底有什么?那黑影是不是月亮人的房子?月亮的背面隐藏着怪兽吗?我一直想寻获答案。
上小学时我很调皮,不时会被家访。小学4年级时换了新的班主任安老师,她有意借给我一本书看,我记得书名是《天上有多少颗星》。这本书一下子把我引进了另外一个新奇、宏大的世界。从此之后我就安静下来,迷上了阅读,是安老师把我带上了求知学习之路。我不仅阅读科普读物还看文学著作,到了5年级我就当上了班里的学习委员。我的作文经常被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至今我还感谢我的这位小学老师。
同时我对天文学的兴趣亦日渐浓厚。上初中一年级时,我买到一本书《少年天文学家》。在书中我看到了月球的照片,知道月球上没有人,但有山,都是环形的,这也足以让人激动不已了。书中还介绍了天文望远镜的基础知识,一下子让我萌生了自制一架天文望远镜的想法,想亲眼看看这些宇宙奇观。当时市面上还没有天文望远镜出售。即便有,价格肯定不菲。可是从哪里能买到光学镜头呢?我的光学知识几乎是零。
我想到了南京紫金山天文台,那里的叔叔们说不定会给我一些帮助。于是我给天文台写了一封信,向他们请教制作简易天文望远镜的方法。我只想碰碰运气,不知道会不会有人回信。想想一个初中一年级的学生,问的是小儿科的问题,人家工作又那么忙,很可能一笑置之。
但没想到我很快得到了回信。回信人是紫金山天文台光仪室的李德培老师,他是中国顶尖的天文光学工艺专家。在信中他详细地讲解了天文望远镜的原理。后来就天文爱好者自制简易天文望远镜的细节,我们又有几次书信来往。从他的信中,我可以感受到科学家的热忱和对年轻人的期待,这种支持和鼓舞让我受益一生。后来我曾给南京大学天文系的系主任戴文赛教授写信请教,也得到了回信,让我十分感动。
虽然有了李德培老师的指导,但在实践中仍会碰到一些问题。比如我去眼镜商店订做眼镜片,作为天文望远镜的物镜。可眼镜商店听不明白,没法下订单。跑了几个眼镜商店仍然说不清楚。最后问到一家有名的眼镜商店,店员特地从生产车间里请出一位技术员来和我这个异想天开的小孩谈。最后终于弄明白了,光学仪器镜头的参数与眼镜是不同的。沟通顺畅之后,眼镜片终于订制成功。有了望远镜的物镜,我还买了两块小放大镜组合成望远镜的目镜。用草纸板卷成镜筒,全长1米,一个简易天文望远镜就装配成了。按照计算,我的天文望远镜有80-100倍的放大率。
当我第一次将自制的仪器瞄向月球时,心情忐忑不安,唯恐竹篮打水一场空,什么都观察不到。当我慢慢地前后移动目镜时,在某一点上,突然,月球上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清晰地尽收眼底。我高兴地跳了起来,月亮上真的有山呐!不过看着那些寂静的、在寒冷中拥抱在一起的环形山,我心头亦闪过一阵凄凉。宇宙中的星球不一定都如地球那么喧嚣热闹呀。后来我还用我的望远镜观察金星的盈亏、木星的卫星、火红的火星、太阳黑子和银河群星等等。我体验到,地球真是太渺小了。宇宙的瑰丽和壮观,远远超出了人类想象的边界。
而且一想到夜幕降临后,全世界不知有多少架望远镜在瞄准星空,人类将他们的好奇心通过一个圆筒伸向茫茫无际的宇宙,我也是其中之一,心里就激动不已。
望远镜制作成功之后,我请同学来夜观星象,同学们都啧啧称奇。老师知道后,特意在学校组织了一次讲座,请天津师范学院的一位教授讲授天文知识,然后由我这个初中生做了一个题为“如何制作简易天文望远镜”的汇报。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那是我第一次上台做“学术”报告。那位教授也当场给了我鼓励。从此我立下志愿,长大当一名天文学家,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后来我虽然没有从事天文学研究,但月亮之梦并没有破碎。情有独钟的月光依然如故,它代表着我对前辈、老师开山指路的感恩之心;在它的沐浴下,就如同得到了几十年的老朋友默然无语的陪伴;更让人翘首以待的是,中国的载人飞船登陆月球,说不定会发现更多惊人的秘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