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地方之窗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年10月13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浙江杭州余杭:

“未来农业”促共富(走特色发展之路)

本报记者 窦瀚洋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10月13日   第 10 版)

  走进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三白潭村,一个个标准化生态养殖塘映入眼帘,清澈的水中鱼群活跃,这里是当地有名的水产养殖基地。

  “这几年养殖科学了,效益也跟着节节攀升。”养殖大户蒋永忠告诉记者,早些年间,当地养殖普遍缺少尾水处理能力,养殖尾水直排入河,不仅造成水污染,鱼也养不好,水产养殖发展一度受限。

  转变从何开始?仁和街道区域发展办公室主任张卓琦介绍,这几年区里大力推动“西部富美”行动和乡村振兴,精准开展农业项目招引,率先引入农村职业经理人模式发展集体经济,探索城郊型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径,成功创建一批现代化农业产业园,探索建设未来乡村示范带。三白潭村也顺势建起未来渔业科创孵化园,引进“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等系列先进养殖技术,利用成果转化推动养殖工艺标准化和养殖系统信息化,让养殖产品实现了可追溯与绿色化。

  来自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的养殖团队正是被孵化园吸引而来的专业人才,入驻后开发了海水蟹生态集约化养殖体系,让不靠海的余杭也能产海蟹。一家农业龙头企业当起了“职业经理人”,通过“公司+农户”订单模式与养殖户合作养鱼,由企业向农户提供优质鱼苗和饲料,并和农户签订水产品回购协议,蒋永忠便参与了这项合作,他说,“孵化园开展免费鱼病检测、水质化验、养殖管理等技术服务,科学指导养殖生产,让我们很安心。”

  截至目前,未来渔业科创孵化园已吸引孵化农业科创、文创企业14家,带动250余户养殖户、村民1500余人,带动养殖面积1万余亩,累计增加养殖户收入4000余万元。余杭甲鱼等一批当地农渔产品还成功走出国门,出口到韩国、日本、新加坡、泰国等国家。

  三白潭村的成功转型,正是余杭区推动落实乡村振兴的缩影。这几年,余杭区先后出台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系列政策文件25份,在产业发展、乡村经营、美丽乡村等乡村振兴多个领域进行体制机制的有益探索;“十三五”以来区财政累计向“三农”投入近300亿元。全区已累计引培农创客251名,新增区级农创客示范基地6家。

  “下一步,我们将以打造全国乡村振兴样板地、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域美丽乡村标杆区、‘三农’共富先行区的‘一地三区’为定位,努力探索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的‘余杭实践’。”余杭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吴建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