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地方之窗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年09月08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在希望的田野上久久为功(新实践 新思考)

曹文轩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9月08日   第 10 版)

  海南地理、气候条件优越,阳光充足,热带农业资源丰富,是南繁育种的“天然大温室”,推进种业振兴、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海南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自主创新是种业自立自强的关键。近年来,海南加速推进农业科研平台建设。海南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依托和服务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聚焦种业创新、监管服务、合作交流,以国家战略任务为使命,通过项目牵引、开展联合攻关等方式,突破种子创新关键核心技术,保障国家种子安全。此外,三亚南繁种业科技众创中心、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种子创新研究院、国家种业创新实验室、国家南繁作物表型研究设施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在这片热土之上加快建设,为种业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将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南繁科技城先后引进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16个科研院校建立分支机构,并引入先正达中国、隆平高科、德国科沃施等25个国内外优秀种业企业,让“产学研”在一条线上去做同一件事,实现体制机制创新,为海南加快推动种业科技创新发展、推进“南繁硅谷”建设提供了人才、技术和平台支撑。产业集聚效应日渐凸显的同时,筑牢了粮食安全创新底座。

  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划定任务。《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规划(2015-2025年)》实施以来,海南将26.8万亩适宜南繁育制种的耕地划定为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将全部南繁保护区耕地规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纳入“一张蓝图”,通过“多规合一”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常态化用途监管。同时,海南通过新建南繁配套服务区和对已有南繁建筑设施进行分类处置等措施,既为南繁专家安了“新家”、又保了“老家”,提高南繁基地服务水平,保障科研人员工作更舒心。新建、改造南繁高标准农田;进一步提升了南繁基地的灌溉保证能力;建立生物育种专区……一系列“组合拳”打出,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已成为服务全国的用地稳定、运行顺畅、监管有力、服务高效的科研育种平台。

  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海南抢抓机遇,充分释放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海南自贸港建设为“南繁硅谷”带来政策利好。农作物种质资源国际交流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程序复杂、周期过长且不可控的问题。去年颁布实施的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在保障国家种质资源安全的前提下,将审批权限由国务院相关主管部门下放至海南相关主管部门,这简化了审批流程,畅通了种质资源进出渠道,能有效激励和吸引全球优秀种业资源、先进农业技术及丰富资金进入海南自贸港,进一步促进“南繁硅谷”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奇迹。播撒在田间的一粒粒“中国种子”,是我们端牢“中国饭碗”、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的最大底气。科研人员立足南繁、久久为功,必定能够为种业“中国芯”注入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