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咿——呀——!”每到周日,浙江大学尧坤楼活动室便会传来悠扬婉转的唱腔,这是浙江大学婉云京剧社的排练日常。回忆起与戏结缘,婉云京剧社社长王艺林说,自己学的第一段戏便是京剧《沙家浜》智斗选段,其中“人一走,茶就凉”一句的转音和拖腔很有难度,她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练习。虽然过程不易,但当正式演出时完整地唱出整段后,王艺林成就感满满。
婉云京剧社并非个例。如今,全国高校戏曲社遍地开花,覆盖了京剧、昆曲、豫剧、川剧、越剧等多种戏曲剧种。越来越多年轻人走近戏曲,爱上传统文化。
这些高校戏曲社很多都是由大学生自发创办的。比如四川美术学院若鸣京昆戏曲社、深圳技师学院SIT古典戏曲社等。“刚开始讲戏曲,一些同学会有刻板印象,认为那是爷爷奶奶辈听的东西,距离自己太远。”深圳技师学院SIT古典戏曲社创始人傅俊豪说。为了吸引年轻人,该社在招新活动中尝试各种方法,比如让同学们触摸盔头、马鞭等道具,体验穿上戏服的感觉,或是教他们画脸谱、简单的唱腔等。在“玩”的过程中,同学们对戏曲产生了兴趣。
传承离不开创新,大学生为传统戏曲带来了活力和生机。比如,他们会将戏腔与流行音乐融合,发展戏歌;或将戏曲与美术组合,制作戏曲宣传动画片;还有的戏剧社以传统戏曲中的手眼身法步为着力点,开发文创产品,挖掘戏曲的时代价值。“我们正在尝试打造京剧文创IP。这样不仅能让同学们对戏曲产生更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还能为京剧的长远发展‘造血’。”四川美术学院若鸣京昆戏曲社创始人陈宝昆说。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戏曲线下演出减少。高校戏曲社纷纷着手线上演出交流。自2021年起,深圳技师学院SIT古典戏曲社开始联络全国各大高校戏曲社,在B站创建了高校戏曲社演出唱段精彩片段合集,还在公众号上开设“观春色:全国高校戏曲社团介绍”栏目,方便各大高校戏曲社线上展示和交流。
每年3月27日是“世界戏剧日”。今年这天,浙江大学婉云京剧社、深圳技师学院SIT古典戏曲社、河南师范大学京昆社和兰州财经大学听松社联合举办了线上交流“清音会”,表演《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经典曲目,并通过抖音、B站进行直播。王艺林说:“昆曲中有句话:‘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只有观众亲身体验了,才能感受戏曲之美。互联网时代,我们也在不断探索新的传播方式,努力让戏曲触达更多人。”
“戏曲不光要进校园,还要留在校园里。”傅俊豪认为,古老的戏曲只有在年轻群体中生根发芽、焕发活力,才能留得住、传得开、唱得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