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学观察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年07月07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江山如此多娇》——

书写贵州人间大美(新作评介)

丁晓原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7月07日   第 07 版)

  阅读欧阳黔森的长篇报告文学《江山如此多娇》,好似随他来了一次贵州深度游。贵州形胜,过往“极度美丽是其特征,极度贫困是其特点。如今,特征不变,特点大变”。“大变”的是这里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使贵州的山美水美人更美。

  《江山如此多娇》的价值,首先来自于书写对象本身。贵州曾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因此,贵州脱贫题材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和重要性。欧阳黔森作为贵州文坛的重要作家和资深写作者,有着突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强劲的创作动力。他对生长于斯的这片山川原野有真切的情感和熟稔,但他不满足于已知的熟悉,而是把行走作为报告文学写作的前提。地质队员出身的他,舍得花脚力穿行于脱贫攻坚一线。他说:“如果身上只带着汽车尾气,下到田间地头后也就随便看看,再进村里吃一顿农家乐,然后抹抹嘴巴拍拍屁股走人,这样走马观花,是永远不可能写出贴近百姓生活的作品的。”因此,他不仅曾在花茂村前后生活了大半年,还对采访线路进行精心设计与安排,同时又睁着“发现”的眼睛,留意着突如其来的写作素材。正是由于作者如此沉潜投入,作品才更接地气,更见对象的“自然生态”,更具报告文学文体的非虚构品质。

  《江山如此多娇》凡五章,包括“报得三春晖”“花繁叶茂”“看万山红遍”“悠然见南山”和“江山如此多娇”,内容涉及面较大,广及贵州毕节、铜仁、遵义、安顺等地,其中又有革命老区、资源枯竭地、易地搬迁等不同类型的脱贫攻坚典型场景和细部构造。这样开阔多样的书写,使作品犹如一幅贵州全景式脱贫攻坚图。

  在文本经营方面,作者也颇多用心。其一,注重现实与历史的纵向关联。比如书中提到,1985年新华社记者关于毕节极贫现象的内参,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习仲勋作出批示。1986年起,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在贵州展开。其二,注重运用具体数据说事。“数字叙事”在小说等虚构性叙事作品中可能不得其体,但在报告文学中,如果运用得当和适度,会取得“以事实说话”的叙事信度。书中“悠然见南山”一章叙写紫云县猫营镇通过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和社会保障兜底等方式取得脱贫成效,大多以数据说话。数字的直观胜过空泛的言说,写实了村民的获得感。其三,注重通过具体故事和生动细节,凸显书写对象的历史演进和人民的精神品格。“花茂村原名荒茅田,意指贫困荒芜,后改名花茂,寓意花繁叶茂”,从“荒茅”到名副其实的“花茂”,作品以一个村庄的小史,洞见一片土地、一个时代大历史的演进。村委会里的“脱贫攻坚作战图”,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作战室”,“挂图作战”的故事,既反映出冲刺阶段脱贫之艰之难,更凸显基层干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行动力。

  跟着欧阳“游”贵州,定会不虚此行。这里不仅有秀丽雄奇的自然景物,更有人民创造的人间美好。

  (作者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东吴学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