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旅游天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年06月30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溪水穿屏山

舒敬东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6月30日   第 11 版)

  屏山村吉阳溪畔,大批游客前来摄影写生、踏青赏花。
  吴寿宜摄(人民图片)

  同为安徽黟县古民居,屏山村不同于西递在水,不同于宏村还在水:西递虽有前边溪与后边溪,但它的水过于珍稀,实属清而不富;宏村的水则略显拘谨,但好在有南湖与月沼弥补,也就没了缺憾;屏山村的水可以说是自然又从容,从村头流入,从村尾流出,穿越整个村庄,潺潺而过,不张扬,也不拘束,潇潇洒洒,颇似大家闺秀。

  这一溪山水,部分注入村口的长宁湖,绝大部分则汇入黟县的主河道——漳河,然后过率水,流入新安江,最后至杭州湾入东海。

  屏山村古民居——就分布在这溪水两岸,这水就成了屏山村的魂魄。

  曾有游客好奇地发问:屏山是先有村,还是先有溪?古人向来就有依山造屋、傍水结村的智慧,屏山古村落,可以说是这种智慧的经典呈现。

  屏山舒氏祖先,唐时从庐江郡迁居于此,就是因为这里的宜居环境:整个村庄坐北朝南,村北是屏风山,村东为吉阳山,村南则是石山,村西是庙墩岭;村落地势自北而南,缓缓降低,也渐渐开阔。老舍曾在《济南的冬天》一文中写道:“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此段文字,若移用到屏山古村落,也显得特别妥帖。

  除了会依山造屋,舒氏先人还懂得傍水结村。一个村落,做到了这八个字,就一定是个理想居处。

  从村东北的群山之间流出的吉阳溪水,往西穿村蜿蜒而过。屏山村民就在这溪水两岸建屋构房。闭着眼睛想象一下:抬头青山,低头绿水。是不是理想的境地?

  有趣的是,这溪水两岸的人家分布并不均匀,从村口沿溪岸往上行,你会发现:溪水右岸的房子疏朗,左岸却是一幢紧挨一幢,鳞次栉比。屏山村的精髓就深藏其中。其布局暗合书画的疏密之道:疏时可走马,密时不透风。路就安排在溪水左岸。说是路,其实是堤岸;说是堤岸,却是当路在用、当街在使。屏山村有“前街”与“后街”两条街,这沿河的堤岸就是屏山的“前街”。自然,这屏山村的热闹也全在这“堤岸”上。“岸边两两三三,浣沙游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语”写尽了这里的情态。

  为了方便两岸村民来往沟通,屏山村先人于明代便在吉阳溪上修建了八座石桥,号称“长宁八桥”。夏夜,劳累了一天的村民手持一杯茶,就地坐在桥头上、石岸边,边聊天边休憩;扇,自然是用不着了,自有凉爽溪风扑面而来。村姑村妇在溪月间洗纱浣衣,“嗵嗵”地捶个直响。这景致充满了诗情画意,难怪游人会评价说,屏山村是“画里乡村”。

  亭的修建更能凸显屏山村人的智慧。从村口进去,首入眼帘的便是桥亭这种两便的建筑,当地人称“古桥亭”,意思是既是“桥”又是“亭”。它不是坐落在桥上,就是坐落在溪边,既实用又不占空间。“街亭”则修在溪边或弄口处,大多还有“美人靠”,供村民休憩、聊天。其建筑风格颇似西递的“绣楼”,只不过一个系私有,一个是公有。这休闲聚乐的场所,自然又成了入画的一景。

  故擅长写生和摄影的人渐渐都奔屏山来了,为的就是取景方便,三两步便是能入画的景色。从溪水边,不管是上望,还是下看,进入眼帘的决不超过三座桥,且桥桥不同;溪岸,则总是弯弯曲曲,任其自然,用叶圣陶老先生的话说,便是“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徜徉在屏山古村落的溪水边、石岸上、古巷里、屋檐下、阡陌间,能感受到那份久违的宁静。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与浮躁,更没有市侩之气;就连穿村而过的吉阳溪,都是那样从容和悠游大方,它不急不缓地流淌,正像岸上的村民从容淡定。

  你恍惚置身于世外。从你身旁侧身而过的村民,对于你的到来,已少了最初的好奇。于是,你摄你的影,他做他的活,你摄他入景也好,不拍他也罢,他都给你一份尊重,出自内心对于知识和文化的尊重。游人们的到来,也使屏山村人逐渐明白:熟悉的地方未曾没有风景。风景就是祠堂,是民居,是桥亭,是小溪……又或者说祠堂就是风景,民居就是风景,弄堂就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