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运河风流》以“孔孟之乡,运河之城”济宁为地标,通过“济宁三杰”黄子荣、宋鲁生、杨春早跌宕起伏的个人与家族命运,架构起民国时期近30年运河人家经历的风云际会和历史变迁。漕运码头的兴衰沉浮、官商儒士的精神面貌、儿孙后代的道路选择被悉数收纳。该剧将地域文化、家族命运与社会波澜相交织打动人心。
追本溯源,重建地域人文的象征性及其价值,是《运河风流》的第一重主题。河神庙与藏书楼是大运河无形力量的形象化身,也是全剧的核心意象。故事从黄、宋两家族长争祭河神庙开篇。剧中运河人家祖祖辈辈的婚丧嫁娶仪式、节庆典礼都在河岸举行。这里是文明流淌交汇之处,孔孟之道与运河文化基因在这里发育成长。终篇亦在运河,护卫着古籍的主人公扬帆远航,呼应着河神庙“运河之水,福泽绵长”的碑文。河边矗立的西鲁学堂藏书楼则是大运河沿岸文脉的象征。当古籍被劫掠和偷盗,剧中人想尽办法保存书卷。那些荡气回肠的片段,淬炼、沉淀着运河人家的气血和品性,营造了磊落壮阔、遒劲苍凉的时代感。
负重担当的人间正道是这部剧的第二重主题,其意象化身是家族的匾额与碑刻。匾额用具体的道德戒律表达出清晰明确的价值观和伦理规范,成为家族的魂魄和支柱。黄子荣持德为官,传承祖训“正气传家”;宋鲁生诚信经商,恪守“信义为本”;著史世家杨春早修著县志“洁身正骨”。“三杰”始终践行着百年家风祖训和运河文化基因。
奇正相生的人间至情是这部剧的第三重主题。黄子荣与“一片云”的感情,历经26年生死患难、矛盾考验,终能突破宗族规矩、世俗偏见、仕途名声,在死生离合中,这份大义大爱慢慢生长。其实,剧中惊世骇俗的奇情奇事比比皆是,仔细体察背后的行事逻辑和情理线索,分明是赤诚、健全人格的必然选择。
山东影视制作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出品的这部剧令人感受到鲁剧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美学传承。写人状物骨骼铮铮、笔力遒劲,对传统的强烈呼唤和对精神力量的浓郁抒发体现出力量感,这正是大气磅礴的鲁剧一以贯之的风格。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