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旅游天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12月23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锦江看柳

黄 勇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12月23日   第 11 版)

  成都是一个多柳的城市。流经成都城区的锦江分为府河和南河,它们将内城环抱,形成著名的“两江抱城”格局。在府河和南河沿岸的多个河段有不少柳树,或与其他树木间植,或成片绵延数百米,成为诗情画意的景观。

  锦江看柳,是成都人日常休闲的一大逸致。最近几年,我早上都要特意绕道,沿着府河走路上班。在猛追湾一带,沿河长达数百米的柳树带总是让我心旷神怡。

  这里的柳树婀娜多姿,郁郁葱葱。在这成片的柳树中,有些柳枝垂向河里,似乎想沐浴从遥远的岷山奔涌而来的清流,更多的柳枝则是努力向下亲近行道,游人穿行其中,有的低头通过,有的则昂首挺胸,任由柔嫩的柳枝末梢轻轻地在脸庞上滑过,感受那如发丝拂面般的温情。

  看柳最好的时机是在细雨朦胧时。柔和的细雨,与柔顺的柳树搭配得可谓天造地设。河面上,远看泛起一层似云似雾的薄纱,薄纱氤氲着柳枝,使得柳树更显碧绿。不用打伞,行走在柳下,雨珠顺着柳枝滴答落下,沾在身上,隐约能闻到一股清新的气味。

  在我看来,这些柳树更像是一群婀娜多姿的仙女,在清风中飘扬着满头丝滑柔顺的绿发,静静地坐在府河岸边,不知是在沉思,还是在等待。更有深意的是,在柳树的身后,是一排挺拔直立的银杏树。一刚一柔,好像一群雄姿英发的汉子守护着一群柔媚百生的女子。

  在浣花溪,无论是溪畔还是公园,处处可见依依垂柳,苍翠欲滴。1200多年前,寓居浣花溪畔的杜甫,其构筑的草堂周围想必也是柳树成荫,不然怎么会随口吟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千古名句呢?除了河边、溪畔,但凡有水的地方,也是随处可见柳树。

  成都与柳树的渊源极其深厚。据现有的史料证实,柳树是中国的原生树种,栽培历史有4000多年,最早可追溯到古蜀鱼凫氏的“封树定界”。鱼凫与蚕丛、柏濩并称为古蜀“三代蜀王”,是古蜀先民族群之一,建都在今成都温江区万春镇、柳城街道一带。那时,没有修筑城墙的概念,但城池总得有一个范围限定,用什么来标志疆界呢?

  成都平原当时生长有大量的柳树。柳树生命力强大,柳枝下垂,柳叶细长,随风摇摆,很是好看,而且又容易栽种成活。所以,鱼凫王下令,在疆界广植柳树,作为“城墙”。如果时光能够穿越,回到鱼凫古城,你会看到成排柳树迎风摆舞的壮丽景观。鱼凫亡国后,鱼凫城的柳树并没有跟着消失,每年依然万柳迎春,因此得雅号“柳城”。直到现在,温江的别称是柳城,境内有多个与“柳”有关的地名、遗迹等。

  柳树生长快,容易存活,20世纪八九十年代被广泛运用于成都的市政绿化中,城区栽种了大量的柳树。每年4月中旬左右,成都的大街小巷都会漫天飞舞着一片片的柳絮,落在行人的身上,掉在花木草丛中。尤其是在有风时,更是卷起白茫茫一片,犹如冬天雪花飘零。这对冬天少雪的成都来说,不能不说是一道另类的景观。

  柳树,不仅是成都的一大景致,更是深入这座城市的骨髓,浸润着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成都女子的身姿,男人的温情,语言的软糯,性格的柔和,都有着柳一般的特性。所以,锦江看柳,在欣赏这大自然赠送的独有风景外,更多的是发现成都这座城市的人文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