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旅游天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12月23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三色”洞头

石雯霜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12月23日   第 11 版)

  洞头区海霞村美景。
  孙新尖摄(人民图片)

  “洞天福地,从此开头”,诗人余光中2010年游览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后,送给洞头的八字墨宝,成了“百岛之县”——洞头的旅游宣传语。

  10余年来,洞头“一张蓝图绘到底”,发扬红色“海霞精神”,做强蓝色经济,发展绿色生态,逐渐把洞头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海上花园。2006年,温州(洞头)半岛工程建成通车,一举实现了海岛人民陆岛相连的千年梦想;2015年洞头撤县设区,实现了海岛变城区、渔民变市民的华丽转变。

  洞头拥有独特的海防文化。成立于1960年的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自建连以来,兴武惠民,在建设国防、守卫海疆、服务社会中作出重要贡献,铸就了“爱岛尚武,励志奉献”的海霞精神。如今,这支女子民兵连的平均年龄不到25岁,她们以朴素的话语与自身经历讲述着她们所理解的“海霞精神”。洞头女子民兵连也成为当地一处靓丽的红色旅游风光,吸引着全国游客纷至沓来。

  除了红色,洞头还有蓝色吸引力。

  洞头是中国14个海岛区(县)之一。这片海,天越晴,蓝色愈显,随手一拍,就是一幅绝佳的蓝天蓝海的风景照。

  从2016年开始,洞头启动实施蓝色海湾整治项目,生态环境发生巨变,“黄沙变黄金”,同时带动老百姓就业致富,做强海洋经济,拉动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海岛与这片大海和谐相处,牧海耕田的海岛人民找到了奔向共同富裕的新路径。

  洞头著名景点之一的“花园村庄”东岙村海滩之前是一片泥泞,既阻碍了交通也不美观,居住在这里的大多数居民是一些靠海打鱼的渔民。作为试点,率先修复的“花园村庄”东岙村的村民们,或将自己的房屋出租给酒店管理方,或自己创业将房屋改造成民宿或咖啡馆等。随着旅游业的崛起,“花园村庄”东岙村的村民们实现了渔业转产与职业转型,同时,洞头区政府还打造“海宿”品牌,拓宽老百姓的收入渠道,鼓了钱袋子。

  除了大力发展旅游业外,洞头还打造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特色“两菜一鱼”产业、创成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区;做深海洋新兴产业,突出依海型、依港型、依湾型产业大项目导向,重点关注绿色低碳转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

  “蓝色经济”的实现离不开绿色生态的支持。走在街头,随处可见绿树成荫。和洞头人随意聊天,如果问他们会用什么颜色形容洞头的话,一定会被提到的颜色是“绿色”。

  洞头人民环保意识非常强。早在2003年,洞头有些人家就已经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在参观洞头“花园村庄”时会发现一个“文明红黑榜”,这个榜单会将村民们的一些不文明、不环保的行为展示出来,同时将一些值得宣扬和表扬的行为展示出来。

  “零碳岛”“零污染村”等一个个计划正加紧推进,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洞头探索了一条人海共生、陆海统筹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打造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无废”城市样板,推动美丽人居环境不断提升。近年来,当地通过政策先行、全民参与,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县、全国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