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世界遗产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12月2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国石窟寺分布广泛、规模庞大,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色,展示了中华民族开放包容的胸襟,见证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

到2025年 石窟寺保存状况明显改善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12月20日   第 11 版)

  本报电 近日,国家文物局印发了《“十四五”石窟寺保护利用专项规划》(下称《专项规划》),这是国家文物局首次针对石窟寺保护工作编制5年规划。

  实施“石窟中国”和“平安石窟”工程

  据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介绍,《专项规划》坚持保护为主,安全第一,将推动实施“石窟中国”保护工程。一是以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成果为基础,建设国家石窟寺资源数据平台。二是实施中小石窟寺抢救性保护项目,着力解决中小石窟寺安全问题,全面消除重大险情。三是在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大足石刻等重要石窟寺实施保护示范项目,在保护理念、保护技术、工程管理等方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四是加强石窟寺预防性保护,推动将石窟寺安全防范纳入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体系。

  《专项规划》显示,还将部署实施“平安石窟”工程,包括推动实施石窟寺安全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制度,将石窟寺安防设施建设纳入文物安全防护工程重点内容,完善打击文物犯罪联合长效机制,将盗窃石窟寺等犯罪案件纳入全国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重点内容等。

  明确短期、近期和中长期目标

  《专项规划》明确了短期、近期和中长期3个阶段的主要目标。具体包括:短期目标(到2022年),聚焦石窟寺本体安全,以全面消除重大险情、实现重点石窟寺安防设施全覆盖为主要目标。近期目标到2025年时,实现石窟寺保存状况明显改善,安全防范能力持续提升,考古研究持续深化,保护技术集成供给能力全面提升,体制机制基本健全,走出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石窟寺保护利用之路。为量化主要目标,《专项规划》制定了15个定量指标,如实施5项重要石窟寺保护示范项目、建设4-5个安全防护综合平台、完成5部重点石窟寺考古报告、形成5项科技保护普适性技术等。中长期目标为到2035年时,建设完善的石窟寺保护体系、国际一流的研究机构和保护人才,石窟寺保护利用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全面提升中国石窟寺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晓 文)

  

  链 接

  我国石窟寺分布广泛、规模宏大、体系完整、内涵深厚,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重庆、山西、西藏、甘肃、山东、河北、浙江、河南、新疆、宁夏、云南、内蒙古等省份。

  经过70余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石窟寺考古与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石窟寺考古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基本建立。石窟寺保护理念逐渐成熟,形成“重视前期试验研究,多学科成果支撑,科学研究贯彻保护工作全过程,动态化设计和实施”的工作方式,在文物保护领域处于领先水平。

  ——《“十四五”石窟寺保护利用专项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