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旅游天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11月08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塔望安澜

杨志宏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11月08日   第 12 版)

  临湘塔生态文化公园全景。
  舒学海摄

  “侧叠万古石,横为白马矶。乱流若电转,举棹扬珠辉。”长江波涌,逆水而上,轻舟穿越李白写下的豪放诗境,前方南岸白塔隐约可见,宛若翠峰顶上一朵祥云。看,临湘塔!清光绪七年建造,140多年的古塔呢!艄公刘大伯兴奋地说。

  谈笑间,船抵江滩,逶迤上岸。蓝天白云下,儒矶山上的临湘塔,就像被鲜花与绿树簇拥的巨大玉笋,巍然屹立,直指苍穹。穿越临湘塔生态文化公园,拾级而上,来到塔近前。仰望实心塔身,高约33米,由青砖条石砌成,八方七级,花岗岩塔基,砖座束腰,短檐挑出,彩绘精妙,麻石脊翘,颈系铁质风铎。塔饰白石,莲花宝顶,铜尖耀眼。塔下镶嵌汉白玉匾,镌刻有临湘塔简介。风铃声声,叮当悠扬,似在讲述塔与江、人与地的昨与今。

  大伯解下毛巾,擦拭着汉白玉匾,转身笑道,这可是一座福塔啊,听父辈们说,还是咱老刘家一代名将——刘璈倡议捐资修建的。环塔一周,果见塔铭,详叙首任台湾兵备道刘璈两次赴台,奋力御外的卓著功勋。此塔,是他第一次赴台履职前,专回故里——岳阳临湘陆城择江而建的,以祈镇守风雨,保民平安。他还请“文章雄九郡,桃李遍东南”的湖湘名士吴獬撰写塔铭,给后世留下名篇《临湘塔记》。

  正午的阳光,打照在塔铭上。轻声吟诵,顿感隽永蕴藉。放眼望去,塔影荡漾于长江的粼粼波光,田野与碧水依偎,塔江守望,自然天成,共融同生。

  见我们望着平静的江面出神,刘大伯感慨地说,这几年,难得的好光景啊,1996年、1998年两次大考,暴雨百年不遇,江水很快就漫堤了,真是险呀!咱们临湘38.5公里江堤上,来了好几万抗洪大军,苦战近80天,筑子堤、固堤垸、堵泉涌,保住了江南几十万亩良田,打赢了防汛抢险大战啊!

  大伯走到塔下,抚摸塔壁,沉浸回忆中。他说,抗大汛时,我们傍塔搭帐篷,日夜处险,风餐露宿。累乏了,靠着它歇会,心里就踏实多了。它就像一个湖湘硬汉子,任你电闪雷鸣,任你暴风骤雨,任你浪高三丈,140多个春夏秋冬,都走过来了。咱们湖湘人霸得蛮,耐得烦,不信邪,腰板子硬扎得很呢!说到此,他开怀大笑,声似洪钟。

  随行的文史学者汪教授告诉我们,两次特大汛情后,临湘全面整治长江岸线,长堤全程加高2米;疏通河床,片石水泥护坡,大堤因此固若金汤。眺望远方,北边碧波荡漾,南边绿树如茵,中间堤上新铺的黑色柏油路,如一条伸向远方的缎带。江波为曲,丛林作谱,百姓填词,共同奏响了守护好一江碧水的壮歌。

  走!到下边临湘塔生态文化公园看看,大伯边走边说。绕过几棵高大香樟,但见前方绿树如烟。精致的木亭,玲珑的假山,金灿灿的黄菊,引来络绎不绝的市民游客。一名小女孩正与爷爷放着风筝,稚嫩笑声如银铃一般,飘向蓝天。刘大伯说,这原来是个大垃圾场,毛荒草乱,碎石成堆,现在,大变样了!

  漫步园北,芦花似雪,润风拂面。汪教授说,长江岳阳段共163公里岸线,沿线不仅有儒矶山、临湘塔,还有家喻户晓的“三把半锁”,即南岸的道人矶、寡妇矶、鸭栏矶,对面湖北洪湖的白螺矶、柳林矶和螺山矶,这些统称为三把“锁”,而临湘白马矶为“半把锁”。这些巨矶潜藏江中,以阻波缓浪,“锁”住湍流,护佑江岸,确保安澜。

  江堤宽阔的斜坡上,青草织成的标语——“一江碧水,美丽江南”格外醒目。青山、白塔、碧江、绿堤、田野……广袤大地,一派葱茏,生机盎然。金色秋风今又是,江南换了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