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外媒看中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10月18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优化营商环境的“中国方案”(专家解读)

■ 受访专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 张燕生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10月18日   第 10 版)

  今年,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推行“两步申报”、“先出区后报关”等投资贸易便利化改革,压缩船舶进出港时限,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图为10月12日,在山东港口烟台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海关关员对外贸集装箱进行现场监管。
  唐 克摄(人民视觉)

  中国美国商会近日发布针对会员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美国企业对中国业务的乐观程度已经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达到3年来的最高点。

  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报道,338家受访美国企业中,78%表示在2021年对自家公司的5年业务展望感到“乐观或略微乐观”,这比2020年高出近20个百分点,且正向2018年水平回归。

  美国福布斯新闻网报道称,该调查显示,82%的在华美国公司预计2021年收入将增长,在医疗、汽车等行业,这一比例甚至达到90%。2/3的受访企业计划今年在中国增加员工人数。上海美国商会主席杰弗里·雷曼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里的基调是反弹,是乐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也越来越重视营商环境的改善。近年来,中国以参与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评估为抓手,通过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全球排名持续提升。在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升至第31位,连续两年跻身全球优化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经济体。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持久的生产力、竞争力。当前,中国的营商环境具有以下三大优势:一是政府的大力支持。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普遍把优化营商环境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不断推进营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二是巨大的消费潜力。中国国内庞大的消费市场、高质量的消费需求吸引众多跨国公司来华发展。三是经济的稳健发展。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国经济面临严峻考验,但中国今年上半年的经济仍实现了12.7%的增长,彰显出强大韧性。

  目前,中国仍在发挥优势,不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多年来,在不断的探索中,中国总结出了一些独到的经验。一是政府、市场、社会各司其职。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和有爱社会之间和谐发力,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营商环境优化。二是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体系。中国各级各地政府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积极借鉴世界银行的衡量标准来优化营商环境的指标体系、统计体系、政策体系和政绩考核体系。三是数字赋能、改革赋能和服务赋能。中国不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和优化服务工作,全力营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快、服务水平最优”的营商环境,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仍需再接再厉。近年来,虽然中国的营商环境明显改善,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特别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企业困难凸显,亟须进一步聚焦市场主体关切。为进一步增强外资吸引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未来,中国应在一些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补足信贷、纳税、跨境贸易、退出机制这四个短板。中国政府应持续提升企业获得信贷便利化水平,持续刀刃向内不断优化税收政策、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工作,持续优化海关程序、升级完善“单一窗口”系统,持续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 。

  二是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中国应坚持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深刻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不断完善法治保障,对标国际先进水平,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营商环境。

  三是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一方面,中国政府应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放宽登记条件,为创业营造宽松环境、提供便捷服务;另一方面,中国应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平等对待内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赵尹凡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