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悦读空间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05月27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破解亚长之谜

□ 闻 白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5月27日   第 07 版)

  殷墟54号大墓是一座在考古界声名显赫却被大众忽视的古墓。

  不久前该墓出土的牛尊上了央视的《国家宝藏》,很多观众才惊呼:原来这是一座有故事的大墓呀!的确,在殷墟考古人眼里,亚长墓,也即54号大墓,是可与妇好墓进行比较的、具有重要价值的宝藏,这里出土的青铜器、玉器在殷墟博物馆里一直摆放在重要的位置。

  20年前参与考古发掘的何毓灵写了本《亚长之谜》,原原本本介绍了当年曲折的考古故事以及考古人破译出的墓主人的人生。

  这是一座险遭盗掘的大墓。2000年12月,为配合花园庄基本建设,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阳工作队进行考古调查,发现了一座商代墓葬。因天寒地冻,考古队决定等春天土地解冻时申报发掘。但没过两日,参与殷墟多项考古发掘的安阳本地老技师何建功发现,墓葬周边疑似有盗墓贼活动。大家意识到事态严重,当晚便安排专人看护,并决定立即开始考古。

  考古过程中,大大小小的盗洞、盗沟密布,让大家的心情起起伏伏,一度以为大墓已惨遭毒手。但越往下挖,盗洞越少,整齐的夯土建筑,整齐的墓口,显示这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墓葬。

  直至2001年1月23日将最后一批文物运输至库房,40天过去了。当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和灿烂耀眼的烟花环绕在回家路上时,他们才意识到那一天是旧历的除夕。

  相比枯燥的考古简报,从书中可以了解到更为详细、生动的真实考古过程——墓内一椁一棺都已腐朽,与填土及墓主人、随葬品压在一起,剥离起来很考验人。椁壁板在四角处采用榫卯方式结合,棺盖髹红漆,花纹精美,以夔龙纹和鱼纹为主,棺盖的四周饰有金箔——这几乎是殷墟墓葬发现金箔最多的地方了。青铜礼器主要放在棺椁之间,鼎全部放在北端,方尊、方斝、方彝、觚、爵等多放南端。青铜兵器大部分放在椁内棺外的东西两侧……考古人员第一时间给每件文物贴好标签,注明编号、名称、质地、保存状况、出土位置、与其他器物的组合关系以及器物表面有哪些附属物,相当于发了张身份证。

  抢救性考古后是长达4年多的整理、修复、研究。这本书暗暗致敬了安阳工作站的“技师天团”。牛尊刚出土时,腹部、四肢已碎成多块,甚至有部分缺失,通体锈蚀,挤压导致多处变形,经“最强修复师”王浩义寻找残块、校正变形、复制缺损、焊接修复、做旧等一道道复杂工序,才有了今天完整的模样。

  殷墟考古一直都有最先进的理念与最强的科技考古团队:荆志淳教授最早建议用近红外光谱仪对玉器的制作工艺进行检测分析;清华博士刘煜用变频X射线探伤机对青铜器进行扫描,了解青铜器内部构造和损伤程度,还意外找到了铭文;植物考古学家赵志军发现陶罍中有残留的梅子果羹,铜簋内有烹饪的谷物,还有当时流行的用来防腐的花椒,揭示了古人生活的秘密。

  考古学追求透物见人。大墓的主人是谁?身居何职?因何而死?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有答案。但何毓灵他们是幸运的。54号大墓出土的青铜器中,131件上有铭文。出土的7件青铜钺(殷墟墓葬中出土青铜钺最多)中,6件铸有“亚长”字样。专家认为,“亚长”就是墓主人的身份标签。“亚”指带兵打仗的武官,“长”是墓主人的家族姓氏。墓主人是一位来自“长”族、带兵打仗的将军。可以推测,他的身份极为显赫,其军事权力甚至不亚于武丁的王后妇好。

  做体质人类学分析的王明辉从残存的头骨、四肢骨等分析出墓主人约35岁左右,身体共有7处创伤,6处集中于身体左侧,多为刀斧类锐器砍伤。可以想象,战斗中,亚长右侧先受伤,又将身体左侧暴露给了敌人,被蜂拥而上的敌人一顿乱砍而丧命。

  商王为他举行了盛大的葬礼,还特意葬在宫殿的附近。考古人将墓葬面积、殉人殉牲数量、随葬青铜礼器与玉器数量等多种指标与其他墓葬对比分析可知,亚长的等级仅次于著名的女将军妇好。

  何毓灵坦言,听说他在殷墟做考古,别人总会问他,你家肯定有很多文物吧?考古与盗墓没啥区别吧?国家花那么多钱考古有啥用啊?“以前,对这些质问我们总是一笑了之,但现在意识到,我们有义务传播正确的考古学常识,比如写一写自己经历的考古故事。”

  他说,他最想写的故事是《商王的一天》。我们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