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华文作品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04月24日 星期六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无名广场

陈世旭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4月24日   第 07 版)

  南方滨海城市。

  我穿过峡谷般的楼群去看海。却在不期然间,见到这座广场。

  高大发亮的灌木带后面,绵长的花圃,硕大的花朵在冬日里烂漫如火。广阔的大草坪,边际的尽头似乎遥不可及,让巨型建筑失去了高度。

  大草坪海浪般起伏,是一片会呼吸的土地。旋转喷头肆意迸发的水雾,让生命的气息喷薄而出。

  一个又一个微微隆起的草坡上,匍匐着粗砺的巨石,像是时光的背影。珍贵的亚热带树木,独立的一株,或是相拥的一簇,挺拔,豪迈,满满的自信。人们满怀希望,播下饱满的种子,而今拔地而起,成为耀眼的存在。

  远远近近,散落着白色的敞开式帐篷,让人想起就要远航的船帆,想起银河系的船帆座,想起希腊神话:伊阿宋乘阿格号去找金羊毛,带着众多船员——双子座的卡斯托尔和波吕杜克斯,乐师奥尔普斯,建船者阿尔戈斯,后来连赫拉克勒斯也加入了旅程。

  红砖铺就的小径,一对踯躅的老人在咀嚼沧桑,他们曾经手牵手,在彼此的目光中温暖相拥,走过春夏秋冬。肩膀扛着一世的风雨,心里藏着生活的热念,纵使脚下步履蹒跚,依然迤逦前行。回忆总是没有尽头,多少日子在瞬间逝去,在心头烙下满满当当的刻度。相扶相伴的身姿,成为广场上的行为艺术。

  坡下的石凳,在回忆燃烧的海誓山盟,散发爱和被爱的温度。迷茫的星光浮现于半空,激流在血脉里奔腾,爱神隐形的翅膀,无声地飞翔。当第一声鸟鸣冲破天际,玫瑰铺满了整个蓝天。

  浓密的树丛中飞出彩色的皮球,紧跟在后面跑出欢叫的儿童,他们是城市的未来。有谁在召唤:去吧,去吧!去接受海涛的祝福;去吧,去吧!前面有无穷的无穷!

  回廊上有一个漫游的旅人,严肃而潇洒。他俯首倾听大地奔放的声音,用目光丈量广场的辽阔和纵深。说不定哪天他会成为歌者,为一个不是故乡的城市代言。

  隔着广场,与城市相对的另一面,是海。碧绿的堤岸、洁白的浪涌、蔚蓝的天际线,是阳光与海风的织锦。荏苒如梭的光与影,是穿梭在五线谱上的音符,演绎出一曲曲生命的交响。成群的海鸟,忽而蹁跹在林立的桅杆,忽而在空中恣意翻飞,忽而箭一样划过。没有恐惧,没有拘束,没有犹疑,没有瞻前顾后,王者般地炫耀飞翔的自由。

  一切都是绝对自然的呈现。草与树,花与石,高天的流云与大海的波涛,皆用自己的语言说话。整个广场,没有文字,没有广告,没有画幅,没有噪音,没有煞费苦心的表白与宣扬。唯一看到的刻意,是在一个僻静的角落,几只俊美羞怯的铜雕小鹿。

  如果一定要赋予这座广场一个主题,那就只有一个选项:自然。

  城市,顾名思义,因城而市,或因市而城。最原始的形态是“内之为城,城外为之廓”“日中为市”(《管子·度地》)。是具有相当面积,集中相当住户,产生规模经济的连片地理区域和网络系统,是人群和房屋的结合体,欲望与利益的共同体。个人在其中并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而为人所知,而是属于一个庞大的集群。坦途与坎坷,追求与失落,欢乐与悲伤,智慧与愚蠢,奋发与颓废,成功与失败,美好与丑陋,光明与阴暗,善良与邪恶,温暖与冷酷……构成无数人各各不同的命运图景。

  岁月承载了历史的脚步,城市积淀了文明的精华。高塔入云,大厦如林,车水马龙,熙熙攘攘,衣袂蔽日,挥汗如雨,人面千般,风情万种,文化多元,水火兼容。千百年来,城市不知打动了多少敏感的心灵,留下了多少天才的篇章。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翃《寒食/寒食日即事》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林升《题临安邸》

  ……

  人群会流动,城市一直在原地。它承载集体的记忆,留下个人的足迹。风物人情,历史掌故、情感印象,连接起一卷卷人文简牍。

  城市广场蕴涵的诸多信息,为人类生活提供了足够丰富的物质线索,因而成为城市空间的华彩部分。作为一种城市建设类型,一种公共艺术形态,一种城市构成的重要元素,城市广场既承袭传统和历史,也传递美的韵律和节奏。

  广场,是一个城市的脸庞。广场的品质,就是这座城市的品质;广场的气度,就是这座城市的气度。

  曾经走过许多城市,曾经见识许多广场,曾经置身不少雷同的“广场八股”:低头是铺砖,平视见喷泉,仰脸看雕塑,台阶加旗杆,对称中轴线,终点是大楼。空间尺度比例失调,配饰植物很艳俗。脱离了所处的自然环境,丧失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看不到地域特征,抹杀了人文背景,千篇一律,千部一腔。终至背离了广场的本质,与大众隔膜疏离。

  在这座并不显赫的边陲城市,竟然意外惊喜地邂逅这样一座广场——静穆地偏安在城市的一隅,仿佛是一则古老的寓言,一个现代的桃花源,一种悠远的几乎被遗忘的文明。不施粉黛,却丰姿绰约,端庄大气。让城市喧嚣的万丈红尘退避三舍,让身心获得彻里彻外的安宁,让人有一种冲动,想要在现时代里复活古圣先贤、唐诗宋词,以哲学和诗歌的名义标榜一方净土。

  当时忘记打听这座广场的名字,回到住地,问当地朋友,因为我说不出所属的地名,回答语焉不详,各不相同。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无名广场。

  无名广场的一切都显得那么不经意,但我知道,一切又绝对是精心的营造。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营造体现出的城市美学,以及由此显示出的对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