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华侨华人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03月29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侨乡传统美味 一解游子乡愁

擦亮“广海咸鱼”金字招牌

肖欢欢 吴迪诗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3月29日   第 06 版)

  在侨乡广东省江门市,广海咸鱼美名远播,这是江门籍海外侨胞心心念念的家乡美味。一口咸中带香的咸鱼,寄托着浓浓游子情。在台山广海镇,年逾六旬的林锦胜制作咸鱼已经有43年了,当地人都喊他“林师傅”。2017年,“广海咸鱼制作技艺”入选台山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林锦胜也成为该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餐桌上的必备菜

  在林锦胜的记忆里,咸鱼一直是台山人餐桌上的必备菜。最近20年,靠海吃海的广海人充分利用广海渔港的有利条件,发展起咸鱼加工业。当地的咸鱼加工厂家一度发展到100多家,年加工量近1万吨,销往全国各地乃至海外。

  在广海,咸鱼制作技艺代代相传。早在1978年,19岁的林锦胜就加入广海供销合作社学习咸鱼腌制。林锦胜说,人们最初腌制咸鱼是为了方便保存。他至今仍记得那道童年的美味:一块咸鱼干,上锅蒸上10多分钟,再放一点姜、葱去腥,味道鲜美极了。

  改良传统技艺

  如今,腌制咸鱼依旧是林锦胜每天的工作,他也乐在其中。在林锦胜的咸鱼加工车间,依次排列着几十个大木桶,桶里盛满了白色或黄色的粗盐。林锦胜将清理好的鱼头朝下插进木桶里,然后用铁铲铲起粗盐,将黄鱼盖了个严实。“用大木桶来藏盐,这样鱼的咸度就比较均匀。”林锦胜边说边拿起铁锹,将木桶中的盐压实,不让空气进去。藏鱼20多个小时之后,就可以拿到外面晾晒了。林锦胜需要根据日照温度、空气湿度的不同,选择咸鱼干晒时间的长短,这也决定了咸鱼的味道、色泽和口感。这些技艺,全凭千百次的经验习得。

  这些年,林锦胜对祖传的咸鱼工艺进行了改良。过去腌制咸鱼偏咸,如今的咸鱼以淡鲜为主,具有“鲜”“香”“甜”的特征,更加健康。

  把家乡味留住

  广海咸鱼不仅在广东颇有名气,还风靡海外。小时候,林锦胜曾听父亲说起祖父那一辈人的故事。当时因为家贫,他的爷爷漂洋过海到加拿大谋生。在异国他乡找不到家乡的黄鱼、马鲛鱼,就只能捕捉当地的活鱼,用家乡的腌鱼技法腌制,味道虽不正宗,但也能寄托游子的乡愁。

  这些年,林锦胜一直坚持用传统技法腌制咸鱼,尽管制作周期长,质量却有保障。在2020年第七届江门市农业博览会上,一位90岁高龄的老华侨来到广海供销合作社的展位前,拉着林锦胜的手说:“你的咸鱼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母亲做的咸鱼味道,这手艺可要传下去呀!”这让林锦胜感到重任在肩,他说:“我们要珍惜广海咸鱼的金字招牌,让这道风味一直流传下去。”

  (据《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