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新北5月17日电 (记者陈晓星、孙立极)一场新北市和南京市的视讯交流活动今天举行,交流主题是疫情后期的教育问题,两市的学者、教师、在校学生就疫情后期的校园管理、教育观念、陆生和台生遇到的困难等问题进行线上交流,令因疫情中断的两岸教育交流再次起步。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李北群介绍了大学开学后的校园管理情况,包括分时段下课、食堂固定餐位等具体方法。他认为大学可以为疫情管理整合出科学的方法,即综合多元方式、信息公开透明、以学生为中心、保障疫情中的身心健康。南京大学孔剑峰介绍了本校的网课情况,他们利用快递给两岸的学生发出了电子元器件,保障实习课也能在网课时代完成。
台大名誉教授黄光国在交流中表示,疫情过后的国际关系和两岸关系面临新的挑战,面对新局,我们必须思考应对,让教育帮助下一代正确认识民族国家,构筑起属于两岸的文化中国。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张连红表示,历史是文化的核心内容,两岸学者在中国近代史、中华民国史和抗战史研究出版工作中已取得合作成果,大陆出版的抗战老兵口述历史就是合作成果之一,述主包括海峡两岸的老兵。嘉义大学应用历史系教授吴昆财表示,台湾教科书中抗战史的篇幅只有“半页纸了”,南京大屠杀也只剩几个字了。这段历史虽然惨痛,也是两岸共同的记忆。“历史台独”在台湾的教科书中施加越来越大的影响。
文化大学教授杨祖珺在交流会上分享了她的校园观察,她表示,大陆学生自2011年赴台就学后,大概经历了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以“自由民主”包装的“台独”;随着民进党全面执政,现在是以“反中”为手段的“台独”,陆生在台湾遇到更大困难。世新大学教授黄德北在交流会上表示,中原大学某教授课堂上公然歧视、挑衅陆生,大多数台湾老师是反对的,两岸的教育交流还是要向前走。
正在政治大学就读硕士课程的大陆学生冯宁默在交流会上说,陆生至今不能回台湾上课,不是所有大陆同学都能上网课,因为大多数班只有一两名不能上课的陆生,录不录网课看老师的意愿,陆生只能选择有网课的修学分,会影响成绩和毕业。
交流会上还有温馨一幕,南京会场向新北会场的邵子平先生展示了他当选南京市荣誉市民的奖章和证书。邵子平先生出生在南京,1948年赴台,曾任联合国人力资源部资深专员,是南京大屠杀铁证“马吉影片”和《拉贝日记》的主要发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