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刘建民教授领衔的课题“中国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直接动脉治疗的疗效评估:一个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在线发表在全球影响因子最高的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轰动。
“卒中”又称“中风”“脑卒中”“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其中,由于脑血栓造成的急性缺血性卒中(俗称“脑梗”)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面对“脑梗死”这一世界性难题,近年来各国普遍推荐采用溶栓后再取栓的标准治疗方法。但由于固有学科划分、区域转诊不畅、患者缺乏足够认识等限制,融合静脉溶栓、动脉取栓的综合疗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不是很理想,影响了救治效果。
“敢于打破常规,尝试直接取栓。”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教授评述这项临床研究的创新性设计时说,“有助于我国脑血管疾病诊疗的长远进步。”
该课题组选择发病在4.5小时以内适合静脉溶栓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单独直接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组(简称直接取栓组)和静脉注射药物阿替普酶溶栓后再动脉取栓组(简称联合治疗组),进而评估两种方法的差异。“就像家里水管堵了,你是先用融化剂疏通管道,还是直接用钩子掏出堵塞物?”刘建民打了个比方,“医生可根据现有条件选择何种方式快速畅通管道,这项研究为卒中患者采用最优的治疗手段提供了另一种可能与思考。”该课题组共筛选了1586例患者,最终656例纳入研究,其中,327例随机分配至直接取栓组、329例分配至联合治疗组。研究结果显示,直接取栓治疗并不比静脉注射溶栓药物后进行动脉取栓治疗效果差。相对传统疗法,患者如果选择直接取栓,更节省救治时间,费用也随之降低。
该项研究基于紧密的国际合作,所有试验均由中国医生在国内进行,丰富完善了亚裔人种的病例数据库,为世界急性卒中诊治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